线上读书会星陨来袭新冠疫情与世界

熊镇的故事——和八顿、弗雷迪父子熊奇妙古建游时间:8月28日(周五)19:00-21:00地点:淘宝直播嘉宾:王立昕(插画家)、石燕学(建筑师)本次直播,我们邀请《熊镇的故事:八顿和弗雷迪》作者王立昕女士、石燕学先生带你走进熊镇的世界。你将在直播中,了解到这套书的创作背景,八顿和弗雷迪是什么样的熊父子,它们各种不着调的趣事是怎么来的……中国人的复杂思维——从社区营造中观察到的中国本土性时间:8月28日(周五)19:30-21:00地点:哔哩哔哩(房间号:)、腾讯会议(ID:)嘉宾:罗家德(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与公共管理学院合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井润田(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唐亚林(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视角下的“本土性之美”是融入中国地方文化的原生环境而再次发现“他者的世界”如何超越“单向度现代文化”而重新呈现新的“文明整合”。但在更大的视野之下,究竟中国演化出的复杂系统如何在现有的管理理论的语境下回应当今万物互联的时代;精于复杂哲学思维的中国人的思维如何在复杂科学的背景下如何引领新理论、新方法范式?“星陨来袭”——新冠疫情与世界变局时间:8月28日(周五)19:30地点:中信大讲堂主讲人:王绍光(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新冠疫情,可谓年全球共同面对的最大变数。审视疫情的爆发与演进,为何说这是一次“星陨来袭”事件,而非“灰犀牛”或“黑天鹅”?在深度不确定性的背后,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的议题?具体到各个国家,不同的医疗及公共卫生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政治体制等,在这场“星陨来袭”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8月28日晚,中信基金会咨询委员、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王绍光将做客第六十九期“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立足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与大家共同探讨“星陨来袭”带来的反思与变局。不已、生生与对待:《程氏易传》中的天道观时间:8月28日(周五)20:00-22:00地点:哔哩哔哩·做伦理学主讲人:唐纪宇(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与王弼、胡瑗的解释不同,程颐在《未济》的注释中凸显“不已”之义。“不已”的世界,构成了理解其天道观的重要基点。而程颐所谓的“不已”,必以“生生”作为其存有模式。那么“生生”又是何以可能的?《程传》中以“对待”作为“生生之本”,对待的观念不同于对立,它旨在解释万物之生成。因而作为一切对待根源的乾坤并非截然对立的观念,而是道的不同维度。乾是“道”之普遍化的倾向,赋予万物以超越性;坤是将普遍化倾向现实化的倾向,它赋予万物以同一性。因此,乾坤本质上是一种一体化的二元结构,二者统一于“道”,由此构成了“生生不已”的真正根源。“继承费孝通学术遗产迈向未来的中国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时间:8月29日(周六)8:30-17:30地点:小鹅通嘉宾:刘豪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汪丹(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沈奕斐(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赵鼎新(浙江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等受疫情影响,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将于年8月29日在线上召开。今年正值费孝通先生诞辰周年之际,本届论坛将特别邀请长三角地区八所拥有社会学一级博士点院校的知名社会学家,聚焦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畅谈学术成果,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社会学家的智慧与思考。《诗经》爱情诗中的情与礼时间:8月29日(周六)15:00-16:00地点:中华书局直播间主讲人:刘冬颖(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诗经》是中国经典中最重视婚姻家庭和谐与情感表达的,还是古代孩子们拿在手中的教科书,这种重视婚姻家庭的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可以说,读懂了《诗经》爱情诗中的情与礼,也就走近了《诗经》这本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书。高友工的学思旅程与“抒情美典”论时间:8月29日(周六)15:30-17:30地点:ZOOM会议(ID:)嘉宾:陈国球(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曾守正(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方法与视野:语言学与文学系列讲座第六讲,邀请著名作家、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陈国球主讲高友工的学思旅程与“抒情美典”论,并与台湾政治大学曾守正教授对谈。高友工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学系教授,当代重要的美学家与中国文学的诠释者,年10月29日逝世于美国。旅者的自我修养:执笔为马行走天涯时间:8月29日(周六)16:00-17:30地点:中金财富·云书局直播间主讲人:刘子超(作家、记者)8月29日下午,作家刘子超将做客中金财富“云书局”直播间,以旅行前奏、人在旅途、旅行与生活三个篇章开启一场“身未动心已远”的旅程,带我们去往世界上那些令人心动的国家,感受旅行的纯粹与快乐,并在旅途中重新发现、确认真正的自我。图像与思维:犍陀罗的弥勒信仰时间:8月29日(周六)19:00地点:腾讯会议(ID:)、哔哩哔哩主讲人:孙英刚(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一般观点认为,犍陀罗地区是弥勒信仰的中心。本周六晚,中国传媒大学的宗教美术与人文研究系列学术活动,邀请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来为大家从图像与思维的角度讲讲犍陀罗的弥勒信仰。现场或未来记忆时间:8月29日(周六)19:30-21:30地点:哔哩哔哩·国仁乡建主讲人:戴锦华(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次讲座拟围绕着纪录片《边境以南》和《民主的边缘》,探讨纪录片光谱的另一极:现场、纪录与介入,尝试讨论远方与作为方法的拉丁美洲,思考当下、急迫感与未来记忆。风继续吹:南方电影,何以新浪潮?时间:8月30日(周日)20:00-21:00地点:大方live活动群主讲人:余雅琴(媒体人、影评人、策展人)过去几年,南方以一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开始作为中国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场域登上舞台。《路边野餐》、《郊区的鸟》、《四个春天》、《春江水暖》……相似的气压与风向,不等的水量与流速,共同营造一种全新的南方电影浪潮。大方live8月“南方新浪潮”系列最后一讲,从电影的维度出发,为我们讲述什么是南方,何以“南方新浪潮”。你可以听到嘉宾余雅琴分享这些内容:每个国家都有一部电影叫《南方》,人们似乎对“南方电影”有着天然的喜爱,如何去理解“南方电影”这个概念?南方除了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它在电影创作里还有什么象征意义?有哪些南方新电影特别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