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苏[1],隰有荷华[2]。不见子都[3],乃见狂且[4]!
山有桥松[5],隰有游龙[6]。不见子充[7],乃见狡童[8]!
注释:
[1]扶苏:即唐棣树。又称栘(yí)、夫栘,字又作“扶疏”。适宜生长在山地疏林间或灌木丛中,不耐潮湿。[2]隰:低洼湿地。荷华:荷花。[3]子都:古代美男子之称。《孟子·告子上》:“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4]狂且(jū):愚狂。且,马瑞辰《通释》:“且当为伹字之省借。”伹:笨。[5]桥松:高大的山松。桥通“乔”,高大。[6]游龙:红蓼,又称红草。喜生在水边湿地,枝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有清热化痰、解毒、明目之疗效。红蓼所以称游龙,郑玄解释,是因为该草枝叶放纵,恰如红色游龙。[7]子充:指美男子。《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8]狡童:狡黠的年轻人。骂人的话,犹言家伙、小子。
点评:
《山有扶苏》,男女相会时节女子对男子的俏骂之辞。古代有桑间水畔男女自由相会的风俗,此诗当是这一风俗的表现。诗篇看上去是斥骂,实际是喜爱,俗语“打是亲,骂是爱”,即诗中之“骂”的实情。诗的风调豪爽,画面也十分绚丽。高处是茂盛的唐棣、高松,低地有枝叶纵放的红蓼、荷花,色彩何等鲜艳,美景何等明媚。茂林花丛之中,男女自由地抒发恋慕之情,正是此诗特有的青春气息。
作者:李山(解读)
出处:《诗经》(节选),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
授权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责任编辑:俞必睿
本篇文章来源于:学习强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