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反映了周初到周晚期,大约五百年间的一个社会面貌,成书大概是在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多次提到这个称呼。比如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个称呼“《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传世的版本记载有三百一十一首诗歌,为了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为《诗经》,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这样一个缘由。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一个形象反应。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鬼神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还有一些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文章。我们首先读到的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
关雎
无名氏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之所以美,就在于它的意会,在于他的意境。《诗经》在当时都是能够演唱的歌词。因为他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中收集的是来自各个不同地区的民间诗歌,国风总共有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雅》诗都是王朝所用的诗歌,都是比较正统的宫廷乐歌。不过《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是正规皇室宫廷乐歌,《小雅》主要是一些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作品。
《颂》诗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祭祀的时候所用的,《颂》都是些赞颂祖先功绩的乐歌,《颂》又有《周颂》、《商颂》跟《鲁颂》之分,其中以《周颂》居多。
《诗经》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