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对于负心男的谴

本文乃“小事也能使我想起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这首诗选自《诗经·卫风》,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对于负心男子的谴责,反映了奴隶社会爱情、婚姻的关系。这首诗的思想性不如《伐檀》、《硕鼠》、《七月》那样强,但还是表现了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全诗分六章。第一章,写商量婚事。诗歌一开头就对氓的品质和性格进行了细致地刻画:“氓之蚩量,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首先交代了氓的身份:是一个抱布贸丝的小商贩。并且勾画了氓的那种嬉皮笑脸的神态和商量婚事时偷偷摸摸的样子。一方面说明氓在生活态度上是一个极不严肃的人,另一方面也说明氓在婚姻问题上也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这就预示了这个被氓所追求的女子婚后生活的不幸。在交代氓的来意之后,接着写诗歌的女主人公在送氓的途中向他表白心意,并订立婚期:“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无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个女子对氓的感情是很深的。约会之后,她送氓渡过洪水,远远地送到顿丘。她一再向氓进行解释,表白心意,最后并答应了婚期。这里表现了这个女子的痴情和善良。尽管氓并不是真心实意地爱她,没有按照正当的手续派媒人来求婚,而且在她没有答应他的婚期时竟然发了怒,但是这个女子最后还是答应了他结婚的要求。

第二章,写女子对氓的思念和等待。到了婚期,女子急切地盼望氓来迎亲:“乘彼地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她天天跑到村子外边的矮墙上对着氓居住的方向张望。通过“不见复关”和“既见复关”的对比描写,把女子思念氓的那种炽热的感情生动地表现出来。见到氓之后,她便关切地问他:“尔卜尔兹,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女子的这一番话,表现她等待迎亲的急切心情。第三章,写女子的悔恨。这里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起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前两句比喻女子年轻美貌,后两句比喻女子不能迷恋男子,告诫人们,女子年轻时千万不能滥用感情。诗歌的女主人公从自己痛苦的经历中总结了一条经验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都是重男轻女。

女子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种种的约束和限制;男子能做的事,女子就不允许做,男子做错了事,往往可以被宽恕,甚至还把罪责加在女子的头上。诗歌的女主人公用自己切身的体验,对这种男女的不平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第四章,写女子被遗弃和对氓的愤怒谴责。用桑叶的比喻起兴,照应前一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祖尔,三岁食贫。”诗歌的女主人公婚后由于长期受苦,因此变得年老色衰,这时氓便遗弃了她。接着写女子回忆她被遗弃后回娘家的情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种狼狈情景,与婚前“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情景触发了女子极大的愤慨和对氓的谴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她以自己的品行和氓进行对比,对氓的恶劣品质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第五章,写女子婚后不幸的生活和悲伤。诗歌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劳动妇女。结婚以后她勤劳地操持家务:“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可是得到的却是丈夫的折磨和兄弟的嘲笑:“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唾其笑矣。”内心的委屈,使她产生了极大的悲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第六章,写女子经过思虑毅然决绝。诗款女主人公的性格是非常善良的,尽管她很想跟氓白头到老,可是无数的折磨和痛苦使她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及尔谐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层则有泮。”这时她又回想起了婚前欢乐幸福的往事,并以此来打动氓的心,使他回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可是氓再也不回头了,她也不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示了毅然决绝,显示了这个女子性格的刚强。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结婚者的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那古代所仅有的一点夫妇的情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结婚的基础,而是结婚的附加物。现代所说的恋爱关系,在古代仅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剥削阶级是无所谓爱情和婚姻的自由的;婚姻不是为了爱情,也不是爱情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财产、权势的维护和保证。为了保证财产和权势的继承,只好实行强制包办的婚姻,而不允许有爱情的结合。在剥削阶级中,爱情只是婚姻的附属品,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因此在奴隶主贵族的诗歌中是没有真正的爱情诗的。只有在劳动人民中才有真正的爱情和歌唱爱情的诗。但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被压迫的阶级地位,他们幸福的爱情,也往往不能发展成为幸福的婚姻。这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统治者的破坏,如奴隶,既没有人身自由,自然也不可能有婚姻自主。主观原因则是私有观念的影响而产生的种种矛盾。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私有制社会中,由于财产的私有,男子是财产的支配者,因此产生了重男轻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劳动妇女,要受君权、神权、族权、夫权四条绳索的束缚,受剥削压迫更深重。恩格斯在《反柱标论》中指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氓》的女主人公以自己在爱情、婚姻中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控诉了私有制社会重男轻女而造成妇女在婚姻中的不幸和痛苦。诗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是妇女在爱情、婚姻中痛苦经验的总结。

不但揭露和批判了“氓”以及和“氓”一样的负心男子的薄情,而且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社会的不平等和男尊女卑的不合理,使我们对奴隶社会的反动本质能有所认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