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诗经 >> 诗经评价 >> 中国文化和诗经

中国文化和诗经

中华民族文化以其博大精深,一向为世人所瞩目。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学习、研究《诗经》,对了解我国文学发展,对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诗经》是先秦重要史料经典,保存了较早的较为可靠的社会资料,也保存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语言文字材料,因此在史学、语言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很多其他学科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较早的可靠的资料,如农业、医学、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植物学等等。

当今世界出现中国古典文学热,《诗经》备受青睐。

读《诗经》,会感受到它所蕴涵的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人们的情感精神,尤其是那种后世绝难寻觅到的纯真质朴之美,会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

《诗经》本称《诗》,列为儒家经典后称《诗经》。

它编成于春秋时代,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首。

相传周王室派专人收集民间诗歌,是为“采诗”,因而辑集成诗集。

据《史记》等记载,认为《诗经》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而否其说。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产生地域为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其中《国风》大都是民歌,《雅》多为宴会乐歌,《颂》多为祀神祭祖之诗。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优秀诗篇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极富艺术感染力,因而为历代所推崇。

汉代传《诗经》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时立有博士,魏晋后逐渐衰亡。

《毛诗》为古文诗学,盛行于东汉以后,魏晋后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

此后对《诗经》的传习研究代不乏人,很多学者倾注精力,为《诗经》这门学问做出了贡献,更使《诗经》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