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乐成:方言里的“荏荇”、“敲筏”、“渊深”
——乐成方言里的诗经六义之“比”
诗经六义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在乐成方言里依稀能够找到古汉语中《诗经》“六义”的一些表现手法。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诗经》里的"比"在乐清方言里头的遗存。
比:也叫打比方,是《诗经》里最形象,最生活化的表现手法,中国历代学者在研究先秦文学的时候,《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汉语文学的发展中起到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宝库,其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探寻乐成方言,你会发现乐成方言里保留着古老汉字语言文化的许多特征,比如人们常说的“荏荇”。方言的“荏荇”
可以理解成“像荇菜一样荏”荏rěn,形容词,意思为:柔弱;怯弱。内荏。——《汉书·翟方进传》注:“屈桡ráo也。”《论语·阳货》里有色厉而内荏。《楚辞·九章·哀郢》里有:谌荏弱而难持!——又如:荏染(柔弱的样子)
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结椭圆形蒴果。全草可入药。
在诗经中有一篇大家熟知的《荇》
荇
出自:《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guānguānjūjiū,在zài河hé之zhī洲zhōu。
窈窕yǎotiǎo淑女shūnǚ,君子jūnzǐ好hǎo逑qiú。
参差cēncī荇菜xìngcài,左右zuǒyòu流liú之zhī。
窈窕yǎotiǎo淑女shūnǚ,寤wù寐mèi求qiú之zhī。
几千年过去了,提到荇菜,无论妇孺老幼,都能吟出《诗经》中的那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名篇《再别康桥》中有这么一段:“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
荇就是一种水草,软软的。乐清方言将荏和荇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常用双音节词语——“荏荇”细细品味十分有意思。意思就是“柔软的水草”。
如果我们把方言里的荏荇只是简单地理解成柔软的水草,那就错过方言里边包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表现手法。正如《诗经》六义里头的“赋、比、兴”那样,乐成方言的很多词汇里带有修辞手法,比如“比”,也就是比喻、打比方。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词语意义的手法。
乐成方言里的“荏荇”,准确的意思是:像水草焉了,很疲软的样子。比如,小孩子生病了,感到身体不舒服,她荏荇了,意思是人软绵绵的样子打不起精神来。
孩子考试考不好了,心情很沮丧,“头低下来,荏荇了”意思是精神沮丧的样子像荇菜荏了一样。
类似的词语在乐成方言中还有很多。比如:“渊深”意思就是像“渊”那么“深”。方言里头还有:“渊啊没那么深”,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三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荀子,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贾谊的《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还有另一种解释:心怨,心生怨恨的意思。或叫渊深,为冤深。冤深,看上去此意相近,但是,在具体用法上存在语法矛盾和词义涵盖不全,因此,笔者认为,方言里的“渊深”意思应该是像渊那么深,类似于《诗经》里的比的用法。
再比如:“敲筏”敲筏是古代吴国人高兴的时候敲击竹筏以表庆贺的一种方式。方言“敲筏”也是用了诗经里的表现手法比,像“敲筏”高兴,开心的样子,也做“快活”。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见解,限于水平和时间,请多包涵指正为盼,部分内容还待有关专家进一步考证。
请多到清河岸边走走,听听乐成方言,一定会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乡音环绕在您的耳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