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译诗丨卫懿公好鹤译诗经卫风木瓜

北京湿疹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沉重的宫门被两队卫士推开,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从宫门鱼贯而出,四匹膘肥体壮的良驹拉着青铜顶盖的马车,卫国国君赤端坐在马车之上,他的内心是喜滋滋、得意洋洋的。第二架马车的画风就有些让人忍俊不禁了,三匹精壮的黑马拉着一辆盖有幔帐的马车,马车里是一位“仙风道骨”的——鹤。

由于国人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慢慢减弱,祭祀重心转移到了礼仪的体制上,国君赤端的内心隐隐不安,他恐惧自己不被承认为正统,他害怕国人有一天会反抗他。他现在内心的安定与得意来自于他的鹤将军,鹤是神鸟,是上天的信使,传达着天神的旨意,而这样一位天国信使,现在正作为他们国家的将军、护卫者!他仿佛感受到了百姓敬仰崇拜的目光,在这种崇拜中慢慢的合上眼睛闭目养神。

卫国的百姓可没有沉浸在卫国君凭空编造出的小世界里,他们只觉得胸口闷,闷得像千斤中的巨石压在胸口;觉得心里苦,苦得像口嚼了黄连,由舌尖直抵心田。卫国是一方小国,受到大国欺辱是常有的事,战场上,是他们这帮人摇旗呐喊、冲锋陷阵,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舍生忘死、守卫国家、守卫国君;战场下,是他们这帮人辛勤耕种,春播秋收,无论寒暑、不分昼夜、未敢耽搁。他们缴纳赋税承担着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转,一辆辆粮车拉向宫中,一匹匹布拉往宫中。他们缫丝,自己却只穿僵硬的布衣;他们畜牧,自己却未能大口吃肉;他们耕种,天涝地旱时却食不果腹。这帷幔、这青铜、这马车......这所有的一切不是从天而降的,是他们三伏酷暑滴下的汗,是他们三九寒冬流出的血。而如今,一只白鹤,只因受到了国君的喜爱,竟官至上大夫,拿着大夫的俸禄,坐着大夫的马车,过着大夫锦衣玉食的生活。

他们不甘、他们心里苦。

狄人已打入我国国境了。

战情来报的时候,卫国君正端着小碟子悠哉悠哉喂鹤吃食。

“咣当......”鸦雀无声的厅中,青铜制的小碟子砸在地上,是那样刺耳。

“快!击鼓!召集大家往宗庙里去。快呀!快!”一向性情温和、处事缓慢的国君顾不得君王仪态,匆匆向宗庙赶去。

等卫国君赶到宗庙的时候,已经到来一群人稀稀落落的站在庙前。卫国君焦急的踱步,心想今天众人来的怎么如此迟缓。大夫们指挥卫士把作战车辆从宗庙中拉出,将武器从宗庙中取出,以待分配。青壮年大多已经来到了,上大夫告诉卫国君可以开始讲话了。卫国君站在宗庙前的台阶上,望着台下散漫站立的、讨论声不断的一群人,感觉是如此为难、如此无力,他感受到众人的心已经不朝向一个方向了,不朝向他们的国君的方向了。卫国君无力的向后挥挥手,准备返回王宫,等待即将到来的黑暗的、无措的结局,可他转过身去,看着身后大夫焦灼、期盼的目光,叹了一口长长的气,还是打起精神,向众人告知战争的现状,并祈求大家随他一起迎战。

果不其然,壮士们用尽力气将武器摔向地面,他们不再卑微的低下头不敢面君,他们挺着胸膛,高昂头颅,蔑视的眼神化作千万利剑穿向国君。

四处逃窜。

哀鸿遍野。

卫国君还是选择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带着自己的卫队和能够组织起的一小部分甲士上战场保卫自己的国家。

“国君,国君,我们实在不敌。”战车上,他的卫士惊慌失措,涕泪俱下的向他报告战况。卫国疏于训练的战马与甲士怎是蛮横野蛮狄人的敌手?他们还未调整状态,便已被打的丢盔弃甲

“国君,把统帅大旗拔去吧。您与甲士们服饰相同,只要拔去旗帜,他们便认不出国君来。留得性命在,我们或许有朝一日报得此仇。”卫士的统领想到战场上不分等级,所有人的服饰一致,便向国君提出这个建议。

“不拔。”卫国君的话中不透露感情、却很坚定”都城沦陷,甲士尸横遍野,百姓四处流亡,我有何面目再见他们?若拔去统帅大旗,我又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就让我自己来承担吧。”

卫国君战死。

后方,夷狄的铁骑已经踏平卫国国都朝歌。这个自商朝连续五、六百年的国都,繁华而祥和的经济文化中心在狄人的铁骑下血流成河。

卫国百姓向南逃去,夷狄在后追杀。

在一条血肉铺就的道路上,卫国百姓逃到了黄河边。此时已是深夜,前有冰寒刺骨的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滔滔河水,后有穷凶极恶凶狠残暴的夷狄铁骑。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有船,有船来了!”“大家快看啊!有船来了!”“船!船!”黄河之上划来几艘巨大的船只,写有宋字的旌旗迎风飘摇。“大家快上船,我们带大家渡河。”宋国出动了他们的甲士前来救援。暴风雨后,终于有了短暂的宁静,卫国百姓躺在黄河的对岸短暂的休息。

此时,齐国境内,齐公子无亏带领五千甲士整装待发,他们携带的物资里有鸡鸭牛羊、有车甲木材、甚至兼顾到祭祀的礼仪用品,这些都是齐国送给卫国重整山河的希望。

齐国甲士在漕地保护卫国百姓不受追兵困扰,带来的木材用品帮助他们重建祠堂宫殿,鸡鸭牛羊和种子帮助他们生产生活......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国百姓热火朝天的重建家园、口中唱道。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资料援引:

《被遗忘的复古改制?——“卫懿公好鹤”新解》

《百家讲坛》《卫懿公好鹤》《古代帝王出行仪仗》

发文时,无意间网络上找到与故事描写十分契合的图片,因此引用,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所译,希望大家也读原诗、解原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