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于中国人基因的记忆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诗经》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共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共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有40篇。现在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诗经》即属于五经之内:《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第十三》孔子《诗经》中的绝大部分为《风》,风的意思为土风、风谣,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分的。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接下来推荐几首我很喜欢的诗吧:蒹葭-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描绘了所思慕之人,视之则近,求之则远的意境。葭今名芦苇,初生曰葭,长大曰苇,多年生高大禾草。多生于水边湿地。嫩芽可食,亦作牛马饲料,茎可织席,秆可作薪材或筑屋材料,花絮可作扫帚。关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雎鸠对于雎鸠的物种确认,历来说法不一,主流意见为鹗。鹗,又名鱼鹰,隼形目,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等水域地带。主要以鱼类为食,也捕食蛙、蜥蜴等其它小型陆栖动物。雄鸟和雌鸟在繁殖期配对后常常比翼双飞,鸣声不断。目前分布广泛但一般罕见。桃夭-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此诗为送女子出嫁的歌辞,祝福她与夫家相处和睦,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桃桃,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我国,有至少三千年的栽培史,除食用外,根、叶、花、枝、皮、核皆可入药。桃木则是我国民间辟邪之物。硕鼠-魏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硕鼠》表达了魏国之人怨恨国君重敛无度,贪婪如鼠,想象可以逃奔到某个“乐土”的美好愿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买本诗经回去,闲来无事翻上两篇,读顺后会发现原来这些旋律早已存在于自己的基因当中诗经全集正版原著完整版风雅颂全套3册鉴赏赏析淘宝¥34.8¥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