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武王时期的西周都城镐京,呈现出一派繁盛气象。而西安的世界四大古都的地位,也是在西周丰、镐两京的基础上才得以奠定。在殷商时期,关中地区的东部,也就是今天鄂邑区、长安区等地,是殷商属国崇国的势力范围,周文王东进关中,倾尽全力灭掉崇国,并开始在崇国腹地沣河西岸营建新都一丰。武王即位以后,继续东进,在沣水东岸与丰都隔水相对之地建设镐京,并最终在此开启了剪商兴周的革命。镐京丰、镐虽然分别命名,实际上两座都城紧密相连,武王在营建镐京后也没有废弃丰京,所以这丰镐故地可以看作一座城市的两个区域。丰镐遗址的城市布局比较松散、朴素,是因地制宜建设而成。在都邑内,宫殿区、贵族住地和一般手工业作坊稀疏地分布在一个较大区域,不少住地周围则是族葬墓地。丰京遗址在今天长安区境内客省庄至张家坡一带,方圆六七千米,东界紧邻沣水,西至灵沼河。镐京遗址位于高阳原上(今斗门、普渡村一带),遗址西邻注水,与丰京隔河相望。丰京遗址在京邑周围,有专供游乐的园囿,按照孟子答齐宣王的说法,文王园面方圆70里,称为“灵囿“,当时这里草木繁盛,瘴鹿成群,水波荡漾,也被称为“灵池”。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现大量鹿、狰等的骨骼和鱼骨、蚌壳等,可见战国时期的孟子所言不虚。具备游观作用的灵台遗址今日尚存。据文献记载,灵台高两丈,周回步,曾经是一座巍峨的西周祭祀性建筑。对张家坡一带丰京遗址的考古中,发现了青铜器窖藏和夯土台、陶制下水管道等遗迹,普渡村一带的西周墓葬则出土过周穆王时代的青铜器。丰京遗址出土文物更重要的发掘是—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考古队在西安市长安区沣西张家坡东村发掘出西周车马坑遗址,这是丰镐考古工作的重要里程碑。西周车马坑遗址共有7座车马坑,基本集中在长宽只有数十米的范围内。4座车马坑都没有墓道,坑口和坑底大小相差很少,坑的深度比西周中小型墓要小。其中M和M被盗掘过。车马坑所埋的车马数,少者一车二马,多者三车八马,埋葬的形式大体相同。西周车马坑遗址其文物有陶、原始青瓷、玉、漆、俑、石等材质的器物数干件。出土器物中还有石斧、蚌刀等劳动工具,陶器、骨针等生活用品,骨制串珠、骨簪等装饰物,骨箭、戈矛、铜刀等兵器;所出土漆器中也不乏精品。这些都是研究西周都城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长安沣西车马坑,代表了周人在宗周丰镐故地的繁衍和发展,体现了周人建国初期昂扬的斗志。而平王东迁之后,因犬戎大乱导致“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丰镐故土成了一片荒凉的废墟。《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对这个阶段的镐京有很形象生动的描述:《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诗歌大概意思是说,文王声望很好,他的名声如雷贯耳。他只求天下安宁,终于实现了功成国昌。文王真是开明有为。他受命于天,能力非凡,举兵攻克崇国,又建丰邑。他带领人们挖城壕筑城墙,都城规划非常合理。他不贪私欲,品行端正,功绩自然昭彰,犹如丰邑的垣墙,四方诸侯都来依附。后来镐京旁又建了离官,周围没人不服周邦。后来定都镐京,依靠神龟确定工程,武王漂亮地完成了这件事,真是个英明有为的君王。文王和武王所致力经营的丰镐故地,后来被称为“宗周”,这里的每一寸黄土都是当年西周的肇造根基。落后弱小的周族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武王手中实现了灭商大业,周部族在关中地区迅速崛起,从此,西周王朝得以在长安之地建立与巩固起来。参考资料:《史记》作者简介:本文系作者诗诗讲历史的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