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笑倩兮素婉美目盼兮洗炼李子侯的画

李子侯作品《凝视》年据人民网工笔意写舞咏江南李子侯的中国画样式与当代意义熔古铸今——李子侯的艺术探索《卫风·硕人》是《诗经》中的名篇。全诗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最为传神的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让一个东方的美丽少女笑盈盈地站在千古世人面前。那古老的无名歌者用这样的名诗亮句,把千载以还的人们邀约在纤秾的诗意之中。此诗在描写庄姜出嫁的境况与风景之时,用了多个摹形或摹声的叠词,使途中景色活化起来,情景交融。这些叠词不仅在景色还原中回荡,更在千古历史、代代传人的记忆中播扬,仿佛春日里的柳绵纷自坠落,我们的心长久地落在这样绵绵的诗句中,寻找回向伊甸园的路。看李子侯先生的画,总让我想到“硕人”的描写,想到诗经中诸多一唱三叹的关于女性的咏歌。那江南吴地的女性戴着方巾,背着蓝印的花布,摇着橹,挎着篮,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行走在春风里。李先生的人物画喜用蓝色,这种靛蓝不仅在身衣之上,还沁在空气之中。“衣锦褧衣”,蓝色的围裙、罩衫让江南村姑们总是行走在路上,在水乡的烟雾之中。蓝色本系水色,它代表着特殊的柔婉和单纯,也代表着一种特殊的地域群落,围绕着这个女性群落的一切东西都是柔婉的、单纯的。通过画笔,这种柔婉和单纯被音符一般地不断重复着,绵长而动人。形象的柔婉,表情的柔婉,但用笔却是硬健有力的。李子侯先生同时涉入工笔和意笔的田园,他陶然于工、意之间,来思考笔的表现与墨色的渲染。他将二者揉捏在一起,形成工笔意写的独特方法。他努力地缩小笔墨的变化来凝聚形体的韵味,用短歌般的劲笔来表现风雅之姿,这恰是东方所特有的艺术品格。这种在极小的变化中蕴涵一切的追求,揭示着诗歌难以尽言的神秘,为咏唱“留有余意”。余意,正是李子侯先生如风如歌的绘画的格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洗炼》有言:体素储洁,乘月返真。素者如丝般单纯而缠结,体素储洁在于不断地淘洗,跬积纯一,其要义是洗;月系地天时机,乘月返真在于把握契机,归于本真,其要义是炼。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洗炼正可用以比兴李子侯先生的绘画。《诗经》中还有一首《邶风·燕燕》,写庄姜送归妾,庄姜如姐妹般的友善,不仅有“硕人”的美,还有思友忧国的深情。“燕燕于飞,上下其音。”双双燕子飞天上,上下鸣叫如吟唱。李子侯先生的绘画不正是这种诗意之笔,既含工笔意写的简放,又存泣泪劳心的诗情吗?李子侯简介李子侯,年1月生于浙江省海盐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重彩画学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擅工笔人物,兼长写意及花鸟。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潘天寿、陆维钊、方增先、周昌谷、顾生岳、宋忠元。年作为在校本科生创作的《入仓》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年调回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任教,先后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画系副主任。他主攻工笔人物画,代表作有《维族老人》、《春消息》、《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桑园新绿》、《桑园新曲》、《江南丝市》等,对工写结合的创作方法颇具心得,探索“工笔意写”的个人风格。出版《李子侯画集》、《工笔人物画》等。李子侯作品《春消息》年李子侯作品《荷风动涟漪》年李子侯作品《江南丝市》年李子侯作品《兰香伴鹤寿》年李子侯作品《梅花小寿三千岁》年李子侯作品《秋色》年李子侯作品《三月》年李子侯作品《桑女》年李子侯作品《桑叶青青》年李子侯作品《桑园清明》年李子侯作品《艺传千秋》年李子侯作品《雨润茶香春》年李子侯作品《越水疏影》年李子侯作品《长髯老人》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