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7月7日下午,应汤湖图书馆张振有博士之邀,笔者结合创作《无陂不成镇》,在“名家论坛”开讲“无陂不成镇”文化现象的前世今生……
裴高才“名家论坛”向汤湖图书馆赠《无陂不成镇》
通过爬梳《诗经》《楚辞》《史记》等中华文化经典,探寻“无陂不成镇”的文化源头。同时,搜索考古成果、方志、笔乘以及诗词名篇,从中发现古邑黄陂始置县西陵县,即是我国养蚕治丝的创始人“西陵圣母”——嫘祖(西陵氏之女)始桑地。
《楚辞》光绪九年版
黄陂人正是弘扬嫘祖的发明创造,终于在明代打造出葛布纺织精品。有明万历二年(年)绍兴进士、兵部员外郎陶允宜作《黄陂葛》为证。诗云:“楚人种葛不种麻,男采女织争纷拿。黄陂所织尤精嘉,光洁匀细眼不斜。皎如白苎轻如纱,进之内宫传相夸。”
11:33千百年来,“西陵圣母”在黄陂留下了美丽的传说。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人文始祖黄帝微服私访到黄陂一户桑园养蚕的人家,但见一位身着轻柔、闪着金光衣裳的美丽女子,正侍弄着脚边一堆白色的物什。黄帝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立即趋前询问女子穿的是何衣?
裴高才主创《无陂不成镇》书影
端庄秀丽的女子此时并不知眼前风流倜傥的男子是黄帝,她不慌不忙间娓娓而谈,将怎样植桑养蚕、如何抽丝织绸的道理,讲得格外动听。黄帝若有所思地听完,想起了属下的臣民还在过着夏披树叶、冬穿兽皮,一年四季衣不蔽体的生活,感觉到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如果推广开来,就能让天下的老百姓穿衣御寒了。
于是,黄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这位女子——西陵氏之女,并通过她说服其父,黄帝将他们父女带入宫中。
裴高才“名家论坛”开讲《无陂不成镇》
随后,黄帝让西陵氏父女向百官和百姓传授育桑养蚕的技术,从而促进了育桑养蚕业的发展,让天下百姓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由于黄帝与西陵氏之女心心相印,黄帝封她为正妃,史称“圣母”。同时,为表彰西陵氏父女巢丝的功绩,黄帝诏告天下,将西陵氏之女封为嫘祖,还将其封地命名为“西陵”,这就是西陵县的来历。
正是有了“圣母”的“技术支撑”,黄帝在位期间,如虎添翼,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还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黄帝与西陵氏之曾孙卞明迁居南方后,成为南蛮之始祖。
裴高才做客“名家论坛”
也许是嫘祖的后裔给力,到了商代,黄陂南部建成了长江流域第一古城——盘龙城。经过历代繁衍,在战国后期,西陵邑就应运而生了。《史记·楚世家》曰:“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六·湖广(二)》亦云:“西陵城在府(邾城)东北百里。本楚之西陵邑。”
不仅如此,《汉书·地理志》中亦称,西陵县为汉高帝始置江夏郡的十四县之一。这在《读史方舆纪要》也得到了证实:“汉置西陵县,江夏郡治焉。”
《周易》书影
而且《史记·正义》引《括地志》道明了西陵县城的具体位置:“西陵故城在黄州黄山西二里。”从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的两汉地图来看,那时西陵县的县域面积广阔,涉及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及团风县、武汉市黄陂区与新洲区,以及麻城市、红安与浠水县等地。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和《宋书·州郡志》则进一步补充说,在两汉时期,今黄陂区境的东南和北部属西陵县,西南部则属安陆县。古安陆县之县域也非常了得,它南抵长江,包括今云梦、应城、安陆、孝昌、孝南、汉川、蔡甸、东西湖等县(市、区)及黄陂、天门、京山县(市、区)的一部分。古西陵县和古安陆县在今黄陂区境域交界。
裴高才“名家论坛”开讲《无陂不成镇》时与读者赠书画
自汉代至南北朝年间,黄陂一直为古西陵县的一部分。宋人杨晨在《三国会要》云:“西陵有黄城镇,是石阳县,及分西陵县之西南境也。”
当然,国内还有许多地方也声称为嫘祖故里,如湖北的安陆、浠水、宜昌与远安,四川的盐亭与茂县,河南的开封、荥阳与西平,浙江萧山等等。但对比自然地理、史籍考辨诸因素,嫘祖故里的古西陵县之黄陂说,更为可信。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