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过,秋意正浓,不可不读有关白露的诗

彭洋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70517405791082&wfr=spider&for=pc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蒙曼老师说: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最美的节气,一个是清明,一个是白露。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白露不仅名字美,白露时节更美。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天地间一片清爽。

虽然白露已过,但是秋天的诗意却随着有关白露的诗歌越来越浓。

中国古典诗歌都是讲究意象的,春天有春天的意象,秋天也有秋天的意象,而秋天的意境不正是白露吗?

白露是节气,更是意象,无论是《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还是杜甫的诗歌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露在古诗词中,总是晶莹剔透地挂着,是那么动人,那么干净,有着一种脆弱的美。

那么,我们看看古诗词中的白露有着怎样的美好吧。

1、最绝美的白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泜。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特指生长中的芦与荻,蒹,还没有长穗的荻,葭,初生的芦苇,这个词可以说概括了所有与芦苇相近的水生植物。

还没有长穗的芦狄和初生的芦苇本来就已经足够诗意了,何况还带着晶莹剔透的露水,在这样的背景中,加上远远的河中小岛上的佳人,更是一首优美的诗。

如果没有蒹葭,白露何处生根?如果没有白露,蒹葭也缺少湿润的美,因此,当白露芦苇为伴,与芦苇一道出现,从郁郁青青的,到茂盛的生长过程,而白露从凝结成霜到被太阳渐渐晒干,让诗歌中的佳人更充满神秘魅力,让抒情主人公那种求而不得的惆怅之情更加刻骨铭心。

2、最思念的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戎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戎楼上,更鼓声声,阻断行人的通行,深秋的夜晚,边塞传来孤雁的哀鸣声,今天是24节气中的白露,而今天的露水格外洁白,月亮还是故乡的更加明亮。我有兄弟,但是却分散在四处,我无法打听到有关他们生死的消息。寄往洛阳的书信总是不能到达,何况如今战乱频繁,根本没有停止的迹象。

安史之乱是唐朝盛与衰的转折,怀着报效朝廷的理想在长安打拼的杜甫一家人也四散流失,他被叛军扣留,好容易才脱离魔爪,与流民一道四处漂泊。

他到了秦州,秦州位于今天的甘肃天水,在当时属于边塞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再一次迎来白露节气,听着戎楼上的更鼓声声,还有一声声孤雁的哀鸣,他格外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看着草叶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水,他感觉,再也没有比今天(白露)时节更洁白的露水了,而远在异乡的他更觉得故乡的月亮最明亮。

而他最牵挂的还是远在山东和洛阳的弟弟,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攻占长安,让山东河南陕西都笼罩在战火中。在长安,杜甫亲眼看到叛军烧杀掠抢,流民流离失所的惨状,他当然担心自己的弟弟了。兄弟四散分离,他无法打听到他们生死消息,这不是最让人揪心吗?

他写了许多书信,但是却常常无法投寄,战乱频繁,何时是尽头啊。

这滴洁白的露水,灼痛了盛唐的心。

3、最苍茫悲凉的白露诗: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陵的夜空如此夜空寂静,一阵凉风忽然吹起,带来阵阵秋意。李白独自登上高楼,远眺吴越大地,一股寂寞、悲凉的心绪浮上心头。

但见眼前江水如练,澄澈如镜,天空中的白云和江边的城池垣倒映在江面上。忽然一阵晚风,水面上起了阵阵涟漪,宛如白云和城垣在摇动。

露珠垂落在草叶上,仿佛从月光中滴出来一样

在银色的月光下沉吟,思索,久久不肯离开高楼,踏上回家之路。我思念古人,感叹如今能与古人心灵相通的人太少了。

我突然领悟了那句“澄江静如练”的诗句,这让我更加思念写出这样美丽诗句的谢玄晖。

“澄江静如练”。这千古名句的作者,南朝诗人谢玄晖让数百年以后的唐朝大诗人李白痴迷。

在金陵傍晚,诗人独上高楼,眺望吴越大地,澄江如练,白云和城垣倒影水中,更有眼前草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就像从月光中滴落。

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原来他是在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他突然明白,谢玄晖当年那句“澄江静如练”的含义。

那是一种如露珠一般的纯净。可是,如今,还有谢玄晖么?

4、最接地气的白露:露战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白露八月节》唐元稹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露水沾在稀疏的草叶上,变得更加洁白了,天气转凉了,天空显得特别高远,碧蓝。

枫叶在秋风吹拂下飘飘洒洒地坠落,突然之间,惊奇地发现自己双鬓斑白。

这时候,连蓬间鸟雀都知道为自己储存过冬的粮食。而我,只是一个过客,匆匆地在蓬蒿之间奔走,不为所用,有什么可以惊讶呢?

白露到了,田野里,各种农作物相继成熟,农民正在心急火燎地收割,从清晨到黄昏忙碌不停,不辞辛劳。

这首诗描写白露到来,天气转凉,秋高气爽,秋风中,枫叶变红,也开始坠落的情景。

同时,写出诗人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感到岁月流逝,自己却一事无成,只见两鬓斑白,而理想却渐行渐远的伤感。看到蓬间雀觅食,并且准备过冬的粮食,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天涯过客。

再描写他看到田野里一片忙碌,秋天的庄稼成熟了,农民从早到晚忙着收割繁忙景象。

于是,这滴白露更沾地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