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一说起这个,大家肯定耳熟能详,只要是上过学的人都可以说两句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肯定可以给你叨上一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诗经》中有很多有名的篇章,比如《关雎》、比如《蒹葭》、比如《采薇》等。
《诗经》与《楚辞》合称为风骚,《诗经》为风,指十五国风,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同时《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图片来源于网络《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诗经》作品产生范围十分广泛,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涵盖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诗经》的作者大多都没有记载,也就是历史上常用的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图片来源于网络《诗经》最早并不叫《诗经》,在先秦时它叫《诗》,因为它一共有篇诗,所以又叫《诗三百》。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才正式确定了《诗经》这个名称。
图片来源于网络现在在网络小说中,大多写到大型古代型战争都会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句,其实这句也出自《诗经》,这句来自于《诗经秦风无衣》,原文的内容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篇诗它是产生于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这首诗一共三段,后两段是对第一段的同意重复,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
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这就是一首动员令,鼓励士兵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想必都迷茫过,自己一生忙忙碌碌都是为了什么啊?我们对自己的信念并不坚定,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还是那么不起眼。《诗经》中有一首《小星》告诉我们其实,只要活过、真正存在过,那么留下痕迹与否也就不再重要了。拼搏的人生,才是最美丽的。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