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学的这首《驺虞》,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主要的争议在于对“驺虞”这个词的解读。有人说这个驺虞指的是管理鸟兽的官吏,有人说驺虞指的是猎人,也有人说驺虞指的是一种仁兽……
手写《诗经·召南·驺虞》关于驺虞的理解,我查阅了一些古诗词的资料,更倾向于将驺虞理解成一种传说中的仁兽,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也画过驺虞的形象:“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不食生物,不履生草,有至信之德”。
三国时期的薛综曾写过一篇《驺虞颂》,其中就有“圣德极盛,驺虞乃彰。”一句,东晋时期的郭璞也写过一首《驺虞赞》:“怪兽五采,尾参于身。矫足千里,倏忽若神。是谓驺虞,诗叹其仁。”诗仙李白也曾在《梁甫吟》中写过“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彫虎”这样的诗句,北宋诗人王禹偁也曾写过“泯然无物作时瑞,谁识凤皇与驺虞”,可见在历代的文人诗词中,驺虞都是作为一种仁义之兽的存在。
丰子恺在《护生画集》中画的驺虞理解了驺虞的意思,再来看《驺虞》这首诗。其中的发字,就不再是将驺虞作为猎人理解时候的“箭”了,而是指发育生长。这也和前文的“茁”呼应上了,无论是芦苇,还是蓬蒿,都在茁壮生长着,为我们展示了万物欣欣向荣的祥和风光,也体现出了当时的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是国泰民安的盛世之景。“于嗟乎驺虞”,人们对驺虞这种仁兽的反复赞美,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希望执政者也能像传说中的仁兽驺虞那样,呵护生灵,使人们过上休养生息的安宁生活。
如果你也喜欢古诗词,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喜欢请帮忙点赞、转发或分享,谢谢啦!
:今天开始学《诗经》:何彼秾矣「一场门当户对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