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文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说明: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诗经》学习的经验,因此我的解读不会侧重于文学性或者艺术性,也不会侧重于故事性,所以大家阅读之前理解一下。
二、注意力
这篇文章有很多解释,就我来看,我会把关键字放到“逑”、“友”、“乐”之上。我们来单独看几个词语的意向。
“逑”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东西的结合,不管是相反的东西或者是有差别的东西,至少不是相同东西的求。比如诗中的男女、琴瑟、钟鼓等等,这些东西只是取象,换成其它的东西来“逑”也可以。
“友”相对于“逑”更加突出两者的关系更加亲密,因此在文章中递进。而“乐”,我们在其它地方也看看到,比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六经中的《乐经》,他们几者是有很强的关系的,虽然也有不用。所以关雎的意境是很大的。
三、天道和人道。
《关雎》从雎鸠开始,谈到了男女,结束于“钟鼓乐之”。这里面涉及到人与自然,画面与声音,这不正是天道和人道么。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幅美好的画面,也有动物、声音来点缀。人与自然是“逑”,画面与声音也是“逑”,因此逑的理解也增多了。
最后,开始和解释都是在一种声音当中“乐”之,我们不仅要思考,钟鼓的声音真的只是来自于钟鼓么,人类去模仿的声音不都是大自然的声音么,包括我们自己的声音。声音不能想象成单纯的工具的声音,其中人类的发展、学习、模仿潜藏于其中,从人与自然之“逑”实际上来到了人与自然之“乐”。
四、交织
除了上面的一些关键字,我们再来体会文章的一些其它句子。
首先,“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不齐左右流之,看起来是一幅美好的动态画面,不过我们仔细思考,在这样一种画面中,大家自然而然的状态,真的只是“动”么。人生的“静”不就是如此么,安居乐业,至此参差不参差、流之不流之。诗用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向我们传递了真实的生活是动与静的结合,不是形式化的动而已。
其次,“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看起来是一种对求之不得的懊恼,但是我们人生不正是太多的求之不得么。我们可以求之不得,也可以辗转反侧,这并不是不符合道理,只需要我们发乎情、止乎礼,明白我们有所求也有所限制,这就是真实的人生。诗用一种看似不安的心境来传达了一种安定的心境,因为我们既有希望,也认清现实。所以,不安与安的交织就体现在这样的画面当中,这是真实的人生。
五、关于爱情
《关雎》当然讲了爱情,但是不局限于爱情,如上面对“逑”、“乐”所说。另外,古时候对于男人爱情是不是真的特别看重,我们也可以思考。妻不仅有爱,还要持家,如果只是爱情,那么歌颂爱情之余,持家、家和的美德哪里去了呢。当我们不局限于爱情的时候,我们想象为人与德行的追求、夫妻公共发展之逑,好像就更容易理解了。男女只是一个简单的取象。
六、为什么关雎开始
孔子编《六经》,《诗经》作为第一篇也许不是偶然,《关雎》作为第一篇也许也不是偶然。
在《关雎》中,我们看到了男子的主动,看到了从动而静的转变。中国的文化,很多从阴阳(或乾坤)开始,这首诗很有乾的取,对应着《葛覃》坤的取象(具体的下回分解)。因此《关雎》可以是诗经的开始,也可以是六经的开始,当然也可以是中国文化的开始。
七、体会
从《关雎》当中,我读到了古人对于道的追求,对于天人关系,阴阳关系的探索,最后再合于自然当中,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或者我们所想要的状态,就是结尾中“乐”的状态。一直的学习、努力不正是如此么,从《关雎》开始,我们已经有了人生的目标,我们要开始慢慢探索自己的人生。这中间当然会面对一些困难、危险等等,诗经后面的文章也会去阐述,我们会依次来学习。
学习《诗经》,如果当做一种“经”来学习,我想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诗人的取象来探索我们人的问题。我不希望把他定义为哲学问题,因为哲学还是要证明的。我把它看做是“文学性”地探索人、或人生道路的方式,这种不讲逻辑的逻辑也是一种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