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骨陈之昂六首名诗赏析,语言清新优美

京东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73030

导语:陈子昂出生于公元年(或年、年),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的富家子弟。他少年时不好学习,喜欢打猎、击剑和游侠。直到18岁,他才发奋读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百家。

公元年,陈子昂前往长安,游学于太学,并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没有中第。

公元年,他再次应试,考中进士,入仕为官。他曾任麟台正字、右拾遗等职,直言敢谏,多次上书劝谏武则天,但没有得到采纳,反而遭到降职、下狱等处罚。

公元年,陈子昂随建安王李敬业北伐契丹,任军曹。他曾登幽州台歌,感慨古今兴亡,写下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一诗。

公元年,陈子昂因父亲去世而辞官回乡。在居丧期间,他受到当地县令段简的诬陷和迫害。

公元年(或年、年),陈子昂因忧愤而死,终年41岁(或40岁、42岁)。有人说他是被武三思指使段简杀害的。

01《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表达了他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感。这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感情真挚激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这首诗的题目是“登幽州台歌”,其中“台歌”是一种古体诗的体裁,通常用来写登高远望的感慨。

幽州台是指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的一座高台。

陈子昂登上这座台,眺望四周,想到古代的圣贤君主和后世的明智求才者都不可见,只有天地悠悠无穷无尽,不禁感到孤独悲凉,流下了眼泪。

这首诗只有四句,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

第一句“前不见古人”,指的是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任用贤能的圣明君主,如燕昭王、汉武帝、唐太宗等。

第二句“后不见来者”,指的是后世那些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的明智君主,如汉光武帝、唐太宗等。

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环境的渴望和失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指的是想到只有那苍茫广阔的天地永恒不变,而人生却短暂无常。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自己命运无奈的感慨和哀叹。

第四句“独怆然而涕下”,指的是只有自己孤独地悲伤地流泪。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寂寞无依的心情和情绪。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有力,没有使用任何修饰或比喻,而是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心声。

02《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这是一首离别之作,写于公元年春天,诗人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前往洛阳求取功名的途中。友人为他设宴欢送,席间,他感动于友人的真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他用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友情的珍贵。诗的结构层次分明,语言平淡自然,寓意深远,气象雍雅。

诗的第一联写了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场景。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都是华丽的辞藻,显示了宴会的盛况和友人的殷勤。

第二联写了离堂之后,思念友人的心情。琴瑟是比喻友情和谐的乐器,《小雅·鹿鸣》中有“我有嘉宾,鼓琴鼓瑟”的句子。山川则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对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第三联写了宴席持续到深夜,时光催人离别的景象。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都是用隐没之意来表达离别之情。

长河指银河,《诗经·大雅·荡》中有“荡荡明月兮,皎皎河汉”。

第四联写了目送友人远去,不知何时再见的感慨。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都是用悠长之音来表达相思之苦。

这首诗虽然没有用长吁短叹的语言来表达悲伤,却在沉静中流露出深挚的情感。也有所借鉴和继承前人的作品,特别是谢朓《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

但陈子昂并没有简单地模仿,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他的诗更加婉转细腻,更加善于回环曲折地布局结构,更加通篇情景合一地展现意境。

0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首诗是陈子昂的感慨身世组诗之一,以兰若(兰花和杜若)自比,表达了自己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年华流逝而理想破灭的苦闷。

诗人运用了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前四句赞美兰若的花色和茎叶的茂盛,突出了它的幽雅清秀和独特风采,实际上是借此比喻自己的才华;后四句写兰若在秋风中凋零,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寄托了自己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悲哀。

诗中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如“芊蔚何青青”、“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04《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送魏大从军》是陈子昂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他对友人魏大的鼓励和祝福,以及他自己的壮志和抱负。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这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暗示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友人的忠勇之心。

匈奴是汉代的强敌,霍去病曾誓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表现了以国为家的豪情。魏绛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主张和戎政策,使戎狄亲附晋国,消除了边患。诗人把魏大比作魏绛,寄托了他能够平定边疆的期望。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和心情,以及对友人的期许。三河道是指长安附近的三条河流,即渭水、泾水、灞水,也泛指长安城。

诗人在长安任职,与友人在此告别,心中难免有些惆怅。六郡雄是指汉代名将赵充国,他曾镇守北方六郡,威震匈奴。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效仿赵充国,在沙场上建功立业。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描写了北方边境的地貌特征,突出了友人出征的艰难和危险。雁山是指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是汉代边防重地。

狐塞是指飞狐塞,位于云中郡西北,是匈奴入侵的通道。这两处地名都与汉代抗击匈奴有关,暗示了友人要面对的敌人和战事。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和祝愿,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燕然山是匈奴祭祀天神之地,也是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等屡次击败匈奴之处。

诗人劝友人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而要有唐朝将士的新业绩。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汉魏风骨的崇敬和对唐朝辉煌的自豪。

05《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度荆门望楚》描写了诗人从巴国(今四川)出发,乘舟沿江而下,途经荆门山(今湖北宜都西北)时,对楚地风光的感受和心情。

诗人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等,突出了荆门山的险峻和楚地的广阔。

诗人表达了一种狂放不羁的情怀,如“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等,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在政治上受挫后,对自己前途的迷茫和对社会的不满。

诗中充满了一种豪迈的气概和一种浪漫的情调,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个性。

这首诗也是唐代初期诗歌革新运动的代表作之一,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和气象。

06《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是陈子昂为送别友人王无竞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赞扬了友人的才华和品格,勉励了友人不畏艰难,保持高尚的情操。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这两句以宝剑为喻,写出诗人对友人的赠剑之意。宝剑是一种珍贵的武器,象征着建功立业的志向。

诗人说自己有一把价值千金的宝剑,平生从未答应送给别人,说明他对这把宝剑非常珍惜,也说明他对友人非常重视,认为友人有才能有志气,配得上这把宝剑。

这两句既突出了宝剑的珍贵,又突出了友情的珍贵。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这两句写出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友人即将远行万里,诗人怀着深深的思念,把宝剑赠给他,以表达结交情深的心意。

持赠结交亲,是一种古代送别时的礼节,也是一种表示亲密无间的方式。

此处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又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尊敬。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这两句借用孤松和众木的比喻,来勉励友人不屈不挠,保持高洁的品格。孤松是一种坚韧不拔、永葆青春的树木,象征着高尚的节操和顽强的性格。

众木是指一般的花草树木,只能在春天里争芳斗艳,遇到寒冷就凋谢。诗人说孤松适合在岁末时节生长,暗含着大器晚成的意思。他希望友人能像孤松一样,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不懈,不要像众木一样,在风光无限时沾沾自喜。

这两句既赞扬了友人的才德,又鼓励了友人的斗志。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这两句写出诗人对当时世道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期望和劝勉。已矣将何道,意思是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友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无可奈何和愤慨。

无令白发新,意思是不要让白发增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要因为失意而消沉颓废的忠告和关怀。

此处既流露出诗人对时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