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北京中科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今天我们进入到《诗经·王风》的学习中,《王风》是指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的东周王都附近六百里以内的诗篇,一共十首。彼时王室已卑,与诸侯无异,所以,它的诗位列十五国风之中,又因为其王号并未更替,便不说“周”而说“王”。此一迁变,已经有零落衰败之感,今天学习的《王风·黍离》更是很好的表现出了旧土的调零与衰败。《毛诗序》评《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迁都后,朝中大夫行役到西周的故地,见往日的宗庙宫室都已不在,如今只有一片庄稼地了,因此哀悯周王室的覆亡,而徘徊又徘徊。写下的这首诗,充满了非常沉重的亡国之思。下面来看下原文《黍离》[先秦无名氏]彼黍(shǔ)离离,彼稷(jì)之苗。行迈靡(mǐ)靡,中心揺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y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原文解析黍和稷跟另外三谷麦、菽、麻统称为五谷。黍,现在叫黄米。《诗经》中常见黍稷连称,如《鲁颂·閟宫》:“有稷有黍,有稻有秬。”稷,是小米,又叫谷子。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最重要的粮食,因为稷为五谷之长,所以古时的农官就叫做“稷”。而“社稷”一词更是被用来指代国家,可见“稷”的重要性。离离,这个词在不同的诗句里有着不同的意思。如清·陈梦雷《青青河畔草》:“离离万丈松,青青河畔草。”这个是浓密的样子。同样意思的还有唐·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宋·苏轼《郭熙画秋山平远》:“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疎林寄秋晚。”这个是旷远的样子。唐·李白《扶风豪士歌》:“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这个是清晰的样子。唐·李贺《长歌续短歌》:“夜峯何离离,月明落石底。”这个是隐隐约约的样子。唐·韩愈《秋怀诗》之五:“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这个是悲伤的样子。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显然这个“离离”在古代诗人眼中是个百搭的词。“离离”在本诗中是说由于果实众多而下垂的样子。“稷”在三章中变化了三次,由苗而穗而实,经历了长苗、抽穗、结实三个阶段。由此可见诗人不止一次从这一块种植着黍稷的地方经过,然每次经过,诗人都是“行迈靡靡”脚步沉重而缓慢,可见每次经过此地诗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而从“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又可知诗人每一次的经过,心中的沉重之情都在加重,从内心恍惚不安到如醉般昏昏沉沉,直至如哽在喉的刺痛。诗人面对凋零的故都,本来就沉痛的心情更是因“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之人而达到了顶点。致使诗人不由得发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悲叹。下面分享几首亡国凭吊之诗先秦·箕子《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上就是小虫子对诗经《黍离》的学习,有不当之处望指点。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正版全集首小学版全集淘宝月销量¥38.8¥52.6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