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燕燕但愿人长久,千里

燕燕

燕燕于飞,差(cī)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xié)之颃(háng)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zhù)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rén)只,其心塞(sè)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xù)寡人。

差池其羽:形容燕燕群飞,或以为燕子尾翼如剪。

于归:出嫁

颉:上飞。

颃:下飞。

将:送。

南:南郊。

仲氏任只:值得信任、善良的二妹妹,或解为任姓第二女,仲:排行第二。。

塞渊:诚实而深沉。

淑慎:美好而谨慎。

先君:已故君主。或已故的父亲。

勖:勉励。

寡人:寡德之人,送行者谦称。

赏析

一说《燕燕》表达了卫庄公夫人庄姜送庄公之妾戴妫回陈国。因戴妫之子被杀,国内动乱,尤为伤感。另一说某君主送别出嫁的妹妹。

这首诗以飞燕起兴,燕子们叽叽喳喳,追逐嬉戏,看似和乐融洽。但在这一派祥和之中,却要送别至亲之人,更显心绪难宁。

明代陈舜百在《读风臆补》中评价道:“‘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吴闿生《诗义会通》:“起二句,便有依依不舍意。”

宋许觊《彦周诗话》:“‘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此真可泣鬼神矣。”

全诗重复吟唱“燕燕于飞”、“之子于归”,更加深了这样的哀情,燕子是候鸟,尚有归期,可离去之人,归期不可期。

清代诗人王士禛将《燕燕》一诗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在所有的情绪中,离愁应该算是一种凄美绝伦的感受。

清人陈震在《读诗识小录》中说:“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

由此可见,这首诗的主题是“别离”,一首《燕燕》开创了文人骚客们吟咏送别之情的先河。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唐·王维就写了很多离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人的离别离不开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尽人也就到了散的时候。

他的另外一首《山中送别》通篇采用了白描的手法,一山一屋一别一感,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君子之交,不外乎此,”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北宋柳永的传世之作《雨霖铃》虚实结合,自古多情人,最怕遇见别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离人愁绪在所难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文由三岁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