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交”字頭①,釋文引《詩·秦風·山戎》:“交韔二弓,竹閉緄滕。”
所引詩句的篇目有誤,《詩經》篇中沒有《山戎》篇。
《詩·秦風·山戎》應改爲《詩·秦風·小戎》。
p.“唐”字頭⑤,釋文引《詩·鄘風·桑中》:“爰采唐矣,沫之鄉矣。”
所引詩句有錯字,其中“沫之鄉矣”應改爲“沬之鄉矣”。
“沫”與“沬”的字形非常相似,但卻是兩個不同的字,不應混淆。
其中“沫mò”古代稱“沫水”,它是岷江的支流,卽今四川大渡河。郭沫若名字中的“沫”卽由此而來。
而“沬mèi”則是春秋時衛國的地名,卽“沬鄉”,也稱“牧野”。
P.條目③,釋文引《詩·大雅·緜》:“捄之陾陾,度之夢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度之夢薨”應改爲“度之薨薨”。
P.“寧”字頭⒉①3.釋文引《詩經·邶風·日月》:“胡能有定,寧我不顧。”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寧我不顧”應改爲“寧不我顧”。
p.條目①,釋文引《詩·衛風·有狐·序》:“衛之男女,時喪其妃耦焉。”
此引文有誤,使得文句不通。《毛詩序》的原文爲:“《有狐》,刺時也。衛之男女失時,喪其妃耦焉。”
p.條目,釋文引《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撤彼桑土,綢繆牗户。”
“牗”與“牖”字形相近,古時“牗”字與“牖”也可通用,但後來“牗”字逐漸棄置不用了。現時各種字典、辭書(包括《辭源》)均不收此字,各種版本的《詩經》中也未見有此字。
p.條目,釋文引《詩·秦風·駟鐵》:“輶車鸞鑣,載獫歇驕。”
P.條目,釋文說:“《詩·秦風·駟鐵》作‘歇驕’。”
p.“碩”字頭①,釋文引《詩·秦風·駟鐵》:“奉時辰牡,辰牡孔碩。”
以上幾條涉及相同的詩經篇目,但都寫錯了。
《詩·秦風·駟鐵》均應改爲《詩·秦風·駟驖》。
p.條目,釋文引《詩·小雅·斯干》:“殖殖其庭,有覺有楹。”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有覺有楹”應改爲“有覺其楹”。
p.條目①,釋文引《詩·大雅·江漢》:“江漢滔滔,南國之紀。”
所引詩句的出處有誤。這兩句詩並非出於《大雅·江漢》,而是出自
《小雅·四月》,原句爲:“滔滔江漢,南國之紀。”
p.“漢”字頭②,釋文引《詩·大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所引詩句的篇目有誤,《詩·大雅》中並無《大東》篇。
《詩·大雅·大東》應改爲《詩·小雅·大東》。
p.“潰”字頭⑤,釋文引《詩·邶風·谷風》:“有洸有潰,旣詒我肆。”
所引詩句有錯字,其中“旣詒我肆”應改爲“旣詒我肄”。“肄”與“肆”雖字形略相似,但兩字的音、義皆不相同,不應混淆。
p.“猗”字頭⒈③,釋文引《詩·衛風·伐檀》:“河水清且直猗。”
所引詩句的篇目有誤,《詩·衛風》中並無《伐檀》篇。
《詩·衛風·伐檀》應改爲《詩·魏風·伐檀》。
p.“甫”字頭③,釋文引《詩·齊風·甫田》:“倬彼甫田,歲取十千。”
所引詩句的出處有誤,《詩·齊風·甫田》應改爲《詩·小雅·甫田》。
援引者將這兩首標題相同的《甫田》詩搞混淆了。
p.條目,釋文引《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無吪。”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我生之后”應改爲“我生之後”。
漢字簡化前,“前後”之“後”與“王后”之“后”是兩個不同的字。
p.“皁”字頭⑥,釋文引《詩·大雅·大田》:“旣方旣皁,旣堅旣好。”
所引詩句的篇目有誤,《詩·大雅》中並無《大田》篇。
《詩·大雅·大田》應改爲《詩·小雅·大田》。
p.“盬”字頭④,釋文引《詩·唐風·鴇羽》:“王事靡盬,不能蓻稷黍。”
所引詩句中有錯字,其中“不能蓻稷黍”應改爲“不能蓺稷黍”。
“蓻”與“蓺”雖然字形相似,却不是同一個字。其中“蓺”同“藝”,是種植的意思。可是許多辭書(包括《辭源》)不收“蓻”字,而《說文解字》中收有“蓻”,其解釋是“草木不生也。”由此可見兩字的含義截然不同,故不能混用。
p.條目,釋文引《詩·魯頌·駉》:“薄言駉者,有駉有騢,有驔有魚,以車祛祛。”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有駉有騢”應改爲“有駰有騢”。
p.“秩”字頭⑤,釋文引《詩·小雅·賓之初筵》:“是日旣醉,不知其秩。”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是日旣醉”應改爲“是曰旣醉”。“日”與“曰”字形看似一樣,但却是兩個不同的字,也是兩個常用字,不該混淆。
p.9“種”字頭⒈④,釋文引《詩·大雅·生民》:“實方實苞,實種實襃。”
所引詩句有錯字,其中“實種實襃”應改爲“實種實褎”。
“襃”與“褎”雖然字形相似,但字義却截然不同,不可混淆。
“襃”字現在寫作“褒”,一般作“褒獎”講。而在上述詩句中,“實種實褎”的“褎”是“禾苗漸長”的意思。
p.“穀”字頭②,釋文引《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俾爾晉穀。”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俾爾晉穀”應改爲“俾爾戩穀”。
“晉”與“戩”並不是同一個字,字義不同,讀音也不一樣。
可參見p.條目釋文。
p.條目①,釋文引《詩·唐風·羔裘》:“羔裘豹袖,自我人究究。”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羔裘豹袖”應改爲“羔裘豹褎”。
“褎”是“袖”的本字,《詩經》中用的是“褎”字而不用“袖”。
可參見p.“褎”字頭⒈的解釋。
p.“空”字頭⒈③,釋文引《詩·大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所引詩句的篇目有誤,《詩·大雅》中並無《白駒》篇。
《詩·大雅·白駒》應改爲《詩·小雅·白駒》。
p.條目,釋文引《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播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所引詩句有錯字,其中“不可以播揚”原文爲“不可以簸揚”。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的意思是說,南面天空中有星宿叫簸箕,但却不能用它來簸揚穀物的糠秕。所以詩句原文寫的是“簸揚”,而非“播揚”。
p.“職”字頭④,釋文引《詩·唐風·蟋蟀》:“無己大康,職思其居。”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無己大康”應改爲“無已大康”。
p.“芑”字頭①,釋文引《詩·大雅·生民》:“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麇維芑。”
所引詩句有錯字,其中“維麇維芑”應改爲“維穈維芑”。
“穈”是一種穀物,也稱“赤粱粟”;而“麇”却是一種動物,俗稱“獐子”。“穈”與“麇”雖字形略相似,但音、義皆不同,兩者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不應該混淆。
p.條目,釋文引《詩·魏風·考槃》:“考槃在阿,碩人之薖。”
所引詩句的篇目有誤,《詩·魏風》中並無《考槃》篇。
《詩·魏風·考槃》應改爲《詩·衛風·考槃》。
P.“蔚”字頭⒈②,釋文引《詩·曹風·侯人》:“薈兮蔚兮,南山朝隮。”
所引詩句的篇目寫錯,《詩·曹風·侯人》應改爲《詩·曹風·候人》。
P.“處”字頭⒈②,釋文引《詩·召南·殷其靁》:“何所違斯,莫敢違處。”
所援引的兩句詩句都寫錯了,應改爲:“何斯違斯,莫或遑處。”
P.“裯”字頭⒈①,釋文引《詩·召南·小星》:“肅肅霄征,抱衾與裯。”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肅肅霄征”應改爲“肅肅宵征”。
p.“鈴”字頭①,釋文引《詩·周頌·載見》:“龍旂揚揚,和鈴央央。”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龍旂揚揚”應改爲“龍旂陽陽”。
P.“閑”字頭⑦,釋文引《詩·秦風·駟驖》:“遊于北園,駟馬旣閑。”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駟馬旣閑”應改爲“四馬旣閑”。
p.條目,釋文引《詩·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上,鞸琫有珌。”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君子至上”應改爲“君子至止”。
P.“願”字頭③,釋文引《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疾首。”
所引詩句有誤,其中“甘心疾首”應改爲“甘心首疾”。
p.條目⒉,釋文引《詩·小雅·黃鳥》:“黃鳥黃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
所引詩句有錯字,其中“無集于穀”應改爲“無集于榖”。
“穀”與“榖”雖然讀音相同,字形也非常相似,但却是兩個不同的字,不能混淆。以兩字的偏旁來說,一個從“禾”,一個從“木”,並不一樣。從字義來說,“穀”是糧食作物的總稱,而“榖”是一種樹(楮樹)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