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是很古老的地名通名词。会意字,从田从土,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为人居之处,后引申为村落。
《庄子天运》中效颦西施的东施姑娘就是住在“里”中: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从上文可见,至少到庄子生活年代,“里”已成聚落称谓。《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这样算来,“里”在中国已有多年的通名使用历史。
宁波老地名中,也常能见到它的影子。一般说来,以“里”为通名的村落历史相对比较古老。
宁波江景如海曙古林镇有葑里村,村落历史悠久,因旧时该村地处广德湖,湖中多有葑草(野茭白),故称葑里。
慈溪掌起镇有巴里村,如今的村落年时由原上巴、巴里、蒋家和贴水四村合并而成。巴里能成为合并后新村驻地,不仅因为历史久远,还环境优美。该村村落周边曾栽树培竹,远看如篱笆围村,故名笆里,简称巴里。
宁波山景奉化有畈里,因村建在岙中的田畈里,故名称畈里岙。
象山有楼子里,村庄三面围水,形似漏斗,故名篓子里,后谐音成楼子里。象山还有柴里,因地处龙头山之麓,山村方言呼为寨里,后谐音为柴里。
宁波湖景宁波老城区原有九如巷,东起灵桥路,西至怀安巷。《鄞县通志》载:“九如巷,旧名九如里。”源出《诗经·小雅》:“天保九如”,寓福寿绵延之意。
中山东路至苍水街一带,原有太原里。相传始建于唐,为山西太原王郡望所立。民国16年()火毁重建。上世纪末部分拆迁改并入中山东路,成为中山东路支巷。部分改道为商业楼群,年尚存北首王家墙门一段,通苍水街。
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个曾被广泛使用的古老通名,“里”和很多历史旧物一样,渐渐被后人抛弃在岁月的尘埃中。即使到了住宅建设空前发展的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园、寓、苑、庄、阁、楼、庭、院、馆、府、邸、都、城”等传统地名通名词不断被创新翻用,“里”这个古老的通名还是鲜受欢迎。仅在位于胜丰路北和翠柏路一带的“翠柏里”等几个地方寥寥使用。翠柏里年6月建成,因有翠柏路而名,分翠柏一里、翠柏二里等。
宁波城景也许物极必反,冷到极致便是暖。到了近几年,受人冷落的“里”突然热门起来,成了许多新建住宅区争相使用的楼盘通名。如繁华里、桃源里、桂语里、枫桥里、广安里、学仕里、春漫里、春天里、锦源里、玖著里、江洲里、枫桥里、星空里等等,大有旧爱忽成新宠之势。
能让历史再次成为流行,真打心眼里替“里”感到高兴。
(文/图徐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