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为什么西方人称先生女士,我们称叔

在对陌生人的称呼上,西方人以性别区分,男性统称为先生,女性统称为女士,这样显得尊敬而又郑重。我们称呼陌生人除了性别之分,还要匹配年龄和血缘关系,例如叔叔阿姨、大爷大娘、哥哥姐姐等等,这种称呼看起来没那么正式,却融入了感情,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显得十分亲切而富有人情味。

叔叔和阿姨是血缘关系吗?当然是。在幼儿启蒙歌曲《家庭礼貌称呼歌》中,谁是叔叔?“爸爸的弟弟叫叔叔”;谁是阿姨?“妈妈的姐妹叫阿姨”,这就是血缘关系中的称谓。不过这种称谓不仅仅局限在家族关系中,只要是爸爸的朋友,而且年龄相仿或较小就可以通称叔叔,只要是妈妈的朋友也可以通称为阿姨,这其实是种血缘关系的模拟称谓。

不要以为这种称谓只有现在才有,其实古代也一样。在《葛蕌》这首诗中,就用这种血缘关系的称谓来称呼陌生人。诗中人因形势所迫,不得不离开故地远离兄弟父母,独自在异乡流浪,他想获得别人帮助,就以称呼别人为父亲(“终远兄弟,谓他人父”)、母亲(“终远兄弟,谓他人母”)、兄弟(“终远兄弟,谓他人昆”)来拉近双方关系,希望别人能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可见这种以血缘关系称谓来称呼陌生人的现象,在《诗经》代表的周朝已经存在并延续至今,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习惯于以血缘关系中的称谓来称呼别人呢?原因就在于周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首先我们要明确血缘关系的类型和范围。依据马克思的说法,血缘关系依据亲密程度和范围,可以分为家庭关系、家族关系、氏族关系、种族关系四种。以周朝的发展来说,从古公亶父的三儿子季历一家到周文王家族,再到姬姓氏族,最后发展到中华民族,这就是一个血缘关系逐渐扩大的过程。这个动力就是宗法制和分封制。

周朝的宗法制就是一个是氏族在开枝散叶的过程中,借助分封制把家扩大到国,逐步实现家和国的统一。周王自称天子,为天下的大宗,除了嫡长子继承大宗一脉之外,其他的儿子被封为诸侯,例如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被封在鲁国,召公被封在燕国。这样周王和其他同姓诸侯国就变成了父子或兄弟或堂亲的关系。

当然周朝分封并不只封自家人,还封外姓有功之臣和有声望的家族,例如封姜子牙到齐,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那怎么和这些国家建立政治之外的血缘关系加以巩固呢?就通过联姻,也就是结成亲家,这样一来外姓人就变成了女婿、媳妇,他们的子孙就变成了姬姓的外甥、表亲的关系。

这样就把一个国家从宏观上变成了一个大家,周王室和各诸侯国之间除了政治关系,还有了另一层血缘关系。如此说来不仅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异姓也可能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就为人们相互之间以血缘关系相称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诗经》中除了《葛蕌》,还有很多诗篇也说到了血缘关系。《硕人》中出嫁的新娘是齐侯的女儿、卫侯的妻子、邢侯的小姨子、谭公的小姨子,一个人与四个国家的王室有血缘关系。在《旄丘》中诗中人大呼“叔兮伯兮”,伯叔是对同姓国君之称,伯舅叔舅是对异姓国君之称,也都是血缘关系中的称谓。另外,拜干亲中的干爹、干妈、干哥哥这种干字辈的关系,就是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模仿血缘关系而建立的。

在社会中,人们应该以社会关系来称呼,但是很多时候不如模拟血缘关系称谓亲切、有效,因为叔叔、阿姨这类称谓能拉近彼此的心理关系,使双方建立起一种模拟血缘关系。当对方给与帮助时,不仅是基于社会关系的义,还有模拟血缘关系的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情有义,反过来当别人都叫你叔了,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不肯帮忙,那首先就是无情,其次才是无义,也就是无情无义。

总的来说称呼别人为叔叔阿姨,并非出于谄媚,确实事出有因,而且也不失为一种务实的处世技巧。

诗经全三册骆玉明解注无障碍诵读赏析中国古诗词大全古代诗词诗歌作品集诗词鉴赏书籍京东¥94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