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最儿童不宜的一首诗,竟被孔子称为

最儿童不宜的诗歌

很多年轻人读古诗,比如《诗经》,会首先被一首诗所吸引,这就是《诗经·国风·召南》中的一篇,创作于西周初期,名字叫野有死麕,全文如下: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

一头死鹿在荒野,白茅缕缕将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荡,小伙追着来调笑。林中丛生小树木,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献给谁?有位少女颜如玉。“慢慢来啊少慌张!不要动我围裙响!别惹狗儿叫汪汪!”

在野外的荒野,一对青年男女幽会,“吉士”引诱少女,他夸赞少女漂亮,他显然很主动,少女害怕他动手动脚,引起狗叫……

乍一看上去,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小黄诗”吗?要知道这首诗可是创作于年前,而按照传统的说法,《诗经》可是孔老夫子修订的。他老人家拿到的古诗有首之多,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大概有十几年)删删减减,去掉了90%的,在他看来明显不合礼法的“坏诗”,剩下的首诗在他看来都是“正派的精品”,孔子满意的称之为“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用一句话来概括整部诗经,就是没有邪念,思想纯正。

那这首是怎么漏网的?

其实还真谈不上漏网。毫无疑问在年前孔子修订《诗经》时,他还真的没看出这首诗有什么问题,因为在夏商西周一直到春秋时期,男女林中幽会,然后……真的很正常,真的很正派,比如说孔子就是他爸爸叔梁纥和颜氏女“野合”而生的,他自己都不觉得丢人,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后,政敌很多,有说他“丧家之犬”的,有说他“五谷不分的”,唯独没有人骂他“私生子”的。

古装美女

这在当时再正常不过。孔子毕生的精力都在力图恢复年前的周礼,对礼崩乐坏的现状深恶痛绝,他自己也做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以《诗经·国风·召南》描写的场景肯定符合周礼。

实际上,在中国文明的最初阶段,男女之事根本没有什么限制,相传夏禹和涂山氏野合生了儿子启,而商朝的先祖也是自由恋爱的产物,《史记·殷本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也就是说,商的始祖契的妈妈简狄在野外吃了玄鸟下的蛋,就怀孕生了商的始祖契,其实应该是遇到了“吉士”,然后怀孕了,但简狄连对方叫什么都不知道,就编了个神话故事,也可能她当时都懒得编故事,因为太正常了,也不会有人问,后代建立了商朝,发达了,就替老祖母编了个神话故事,他们也并不是觉得这有多丢人,只是想吹捧自己的老祖母,神话自己的祖先而已。

从夏商开始,一直到西周,这种事连绵不断,从未被官方禁止过,不仅如此,至少在商朝末年,包括西周的大部分时候,官方还成立了专门机构,支持这一行为,《周礼·地官·媒氏》云:“中(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也就是说,西周有专门机构向全国推行“仲春”“大会男女”的行政命令,不来的还要受罚。据后代的历史学家考证,在中央和地方,都有很多的地方,后来成为举行男女私会的圣地,比如燕国的祖,齐国的社稷,楚国的云梦等等。

自由恋爱

这其中最开放的国家就是宋国和卫国,宋国和卫国属于旧殷商之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是殷商旧俗,这可以说明掌握舆论武器的重要性,同一件事,周朝人干了,周礼的卫道士们说“天人感应”、“周公之礼”,商朝人干了,就是“肉池酒林,男女相裸其间”。

商人还有周人,包括后来的春秋战国期间,这种行政命令未必一直被严格执行过,但命令一直都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年前,年前,人口的增殖是最重要的,没有人口就没有赋税,就没有统治者骄奢淫欲的生活。当时人的人均寿命很短,左传“崤之战”中,秦穆公骂蹇叔: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四五十岁叫中寿,三四十岁叫下寿,已经不算夭折了,当时人活过50岁的很少。所以为了人口增长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是正常的,在孔子看来,也是很正当很正派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