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和乐府诗词,原来都是可以唱的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里头,音乐,恐怕是和诗走得最近的了吧。细细说来,一首诗,其实本身就应该算是歌词,要知道,很多诗,都是可以谱上曲来演唱的,不仅如此,要是说到诗的内容,很多诗都是专门写来描述音乐,或者是叙述与音乐有关的故事的。如此看来,这诗和音乐之间,还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很多诗本身就是歌词。尤其是乐府诗,基本上都是要入乐歌唱的。据说,就连绝句、律诗等,也都是可以唱的,所以说,那音乐和诗的关系,的确是很密切的呢。

别的且不说,就单从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来说起吧,《诗经》里的诗,就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诗经》有“六义”之说,指的乃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的“赋、比、兴”,指的是《诗经》中的诗歌的创作和表现手法,而“风、雅、颂”呢,其实就是按照其所配的音乐不同,对诗的分类。

其中的“风”,指的是各地的民歌,《诗经》收取了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曲,其中大多是黄河流域的民歌,所以,这些经过了加工的民歌、风谣,被称为“十五国风”。而“雅”呢,就有所不同了,那乃是王畿之乐,

属于正声雅乐,也就是贵族享宴或者是诸侯朝会时候用的乐歌,就好像朱熹在《诗集传》中说的那样:“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颂”就又不同了,它乃是祭祀乐歌,是用于歌颂神灵或者是祖先的。王国维曾经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其实也就是说明了“颂”的音乐特点,“颂”由于主要被用于庄严肃穆的场合,所以自然要稍微舒缓一些,不能像“风”那样欢快了。

当然,在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诗经》中,只能看到其留下来的词,却看不见所对应的曲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啊。据说,我们现在常说的“四书五经”,以前其实应该是“六经”,其中还包括有已经佚失的《乐经》。对于《乐经》里头究竟记载了哪些内容,大家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乐经》记载的乃是《诗经》的乐谱。

不过,不管《乐经》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诗经》和音乐之间,的确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到了秦朝以后,开始设立乐府,汉朝的时候,沿用了秦朝的名称,也设立了乐府,那是一个专门负责收集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并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的机构。后来,人们便把这一机构收集并谱曲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也就是说,至少在汉朝的时候,乐府诗,还是可以唱的,它们是作为乐曲的配套歌词而存在的。到了唐朝以后,那些乐府诗的乐谱逐渐失传,但是,撰写乐府诗的习惯却因此沿袭了下来。

在《汉书》的《礼乐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由此可见,当时的乐府,不仅有善于音律之人负责谱曲,还有如司马相如等著名的文士来撰写歌诗,由此可见,当时的乐府诗不仅能唱,而且其所配之诗的质量,也是相当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