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青梅竹马”中的青梅,究竟是哪一种植物果实?
作者:花木君
“青梅煮酒”的典故,出自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在第二十一章回中,曹操邀请刘备到相府后园相聚,文中写道“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然后二人评论天下豪杰,曹操睥睨群雄,刘备韬光养晦,恰当掩饰,这就是“青梅煮酒”的来历,也是著名的经典片段“曹操煮酒论英雄”。
有人问,难道是用青梅煮酒?其实不然,古人饮酒都是加温热后饮用,这是古人的经验智慧结晶。古代酿造的白酒都是纯粮食酿造,含有乙醇、甲醇、和各类微量酯,没有如今的各种添加剂,然而限于蒸馏技术,因而其中的甲醛很难彻底分离干净,对人有害。不过甲醛沸点是64.7°,乙醇沸点78°,于是把酒加温热,使得甲醛挥发,而乙醇还在,这对人非常有益处,不伤脾胃,这是古人经验总结,非常科学。
而青梅则是下酒果品,是古老的饮酒习俗,既可以边啖梅边饮酒,又可以把梅子放入温酒中饮用,梅子止渴生津,就如同现在有些人饮用黄酒添加话梅一样。那么其中的青梅又是什么植物的果实?
按说不存在问题,细心的人在《三国演义》同章回中,前面有关于曹操邀请刘备的缘由,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这就是“望梅止渴”成语的来历,也说明青梅是梅树的果实梅子,因为“梅子青青”,所以叫青梅。
本来是浅显易懂的话题,可是,笔者发现,却有不少人混淆,就连百科都解释错误,原因出在“青梅”二字上。因为在植物学上和生活中,青梅有两类植物,一类是龙脑香科青梅属,一类是蔷薇科杏属。因而在一些百科资料和自媒体文章中,对于青梅的解释和图片的使用,相互混淆,交错混乱,说来说去解释不清,很让人困惑不解。
在解释青梅是哪一类植物果实前,笔者卖个关子,先追本溯源,谈谈古人对梅的认知。梅在我国古代生活当中非常普遍,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开始栽培并且食用了,有年的食用史和年的栽培史,年在河南裴李岗遗址发现距今约年的梅核,年在上海青浦县崧泽遗址中发现距今约-年的野生梅果核碎片,这些都说明古人很早就开始食用。
而文献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先秦典籍《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就是记载殷高宗武丁((?-公元前年))任命中国刑法的鼻祖——傅说为宰相时说的话,意思是治理国家需要相互配合,比如我做羹汤,你就做盐和梅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多处关于梅的记录,《诗经小雅四月》:“山有佳卉,侯栗侯梅”;《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山海经》里也有“灵山有木多梅”的记载等等,说明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就有用盐和梅子做调羹食用的习俗,并开始栽培。
梅子在《神农本草经》中为中品一种,称为“梅实”,“味酸平”,《名医别录》中:“生汉中,五月采,火干。”,梅子能够生津止渴、止咳止泻,因而很早就用作药用和食用。而梅子食用,尤其是下酒,多用青梅,《三国演义》是后代小说演义,然而未必不是事实,比如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鲍照的诗词《代挽歌》有“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就是明证。而诗仙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从此“青梅竹马”成为两小无猜的代名词,可见青梅在古代人们生活中就非常普遍。
青梅在古人生活中如此寻常,究竟是哪一种呢?其实在过去并不存在这个问题,而是到近些年才产生疑问,这是因为现代植物学的命名和古代发生重叠导致。首先我们得知,名字叫青梅的植物有两类,一类是蔷薇科(Rosaceae)、杏属(Armeniaca)落叶乔木梅(A.mumeSieb.)的果实;一类是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青梅属(Vatica)常绿乔木的名称。这两类植物的果实或者植物名都叫青梅,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类植物。
蔷薇科、杏属全属有8种,我国有7种,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杏,南方多为梅,梅(A.mumeSieb.)有多种变种和栽培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观花的花梅,一类是食果的果梅。不过我们统称为梅树,其果实称为梅、梅子、青梅、梅实、酸梅等,在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广泛分布。
花梅有直脚梅类(A.mumevar.mume)、照水梅类(A.mumevar.pendulaSieb.)、龙游梅类(A.mumevar.tortuosaT.Y.ChenetH.H.Lu)、杏梅类(A.mumevar.bungoMakino)四大类,主要是观赏树种。果梅有白梅、青梅和花梅三大类,白梅果实黄白色,质粗,味苦,核大肉少,多用来制作梅干;青梅果实青色或青黄色,味酸或稍带苦涩,多数用来制作制蜜饯;花梅果也用来制作陈皮梅等果饯。
龙脑香科、青梅属约65种,为典型热带植物种类,我国分布有3种,分别为分布在海南的青梅(V.mangachapoi)、分布在广西的广西青梅(V.guangxiensis)、分布在云南的版纳青梅(V.xishuangbannaensis)。这三种植物都是我国原产,并且青梅和广西青梅都是比较珍稀的濒危物种(笔者另文有专门介绍)。
(青梅)
从杏属青梅和青梅属青梅的分布可以看出,青梅属物种在中原地带是没有分布的。而“青梅煮酒”、“望梅止渴”、“青梅竹马”等典故或成语,都是说的汉唐时期中原地区,因而,其中的青梅,不可能是龙脑香科青梅属的青梅,只能是蔷薇科杏属梅树的果实,一般多指果梅的果实。
那么为何那么多自媒体和百科都会把资料混淆呢,其实这是缺乏严谨考核和望文生义导致,事实上青梅属青梅最早发现并命名是年,直到年《海南植物志》才刊登,这和蔷薇科梅树早在年前就被发现并栽种的历史是无法相比的。因而在过去从来不存在这个问题,反而是近些年才出现歧义。
(龙脑香科青梅果实)
了解了典故中青梅仅仅指的是蔷薇科杏属梅树的果实,那么如何和龙脑香科青梅进行区别呢?我们前面介绍过龙脑香科不少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比如望天树、坡垒、铁凌、龙脑香等等,青梅和这些物种属于同科,因而非常相似。最明显的特征是:果实虽然和梅子相似,然而却带有“翅”,在植物学上指的是果实被增大的翅状花萼裂片包围。
(梅子)
因而分辨梅子(青梅)和青梅,有个诀窍,那就是在树上的时候,梅树的梅子是球果状,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而青梅则果实球形,增大的花萼裂片其中2枚较长,长3-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圆形,具纵脉5条。很容易分辨。
(广西青梅)
至于植物学上青梅(V.xishuangbannaensis)的果实能否食用,从历史上看,龙脑香科的青梅在过去多是作为优质木材,果实很少作为果品,现代则处于濒危状态,数量稀少,大多作为种子繁殖,很少像梅子那样,制成各种果品销售。
以上就是关于典故中“青梅”的辨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交流,谢谢!
-7-9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