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对很多人来说,不一定认识“蒹葭”这两个字,但说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进而谈到《诗经》,多少就有点印象。
蒹葭二字,是指初生的嫩芦苇与荻花。貌似曾有文人说过,芦苇初生,轻盈洁白,确然很美;但等到老来,就变得不干不净,如陈年被褥棉絮一般叫人可厌——所以,情怀浪漫的故事当然要发生在芦苇尚鲜嫩的时候;苍苍二字,以及后文的“蒹葭萋萋”“蒹葭采采”,也一律是形容其茂盛景象。
不过,这样的情景到底发生在什么季节,好像一直是存在争议的事情。——芦苇初生,必是尚未入秋的时候,而白露为霜,晨雾降临,便是秦人所在的甘陕一带也要到九月甚至十月。换做大江南地区,立秋后还有十八只秋老虎,个个性情暴烈,露水散得比降得快,直到很晚秋的时候凝一点霜起来,芦苇又都已经老了……要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契机,实在是很难的。
一个最可能的解释是,它取自一段意象,而非某个特定的时刻。比如,当天气逐渐转凉,繁露点缀郊野,薄雾覆盖水面。岸边是渐次茂盛舒展的芦苇与荻花,花光清远,水色苍茫……叫人的心也就自然而然,跟着浪漫起来了。
不管怎么说,白露一过,芦苇一类的植物,的确迎来了它们风华正茂的好时候。在崇明,常见一丛丛修长如发丝的叶片间抽出轻盈曼妙的花束,新生的颜色也是最美:雪白,淡黄,赭石,褐色,质地如蕾丝和绢纱似的半透明,鸟羽一般舒展在九月澄净高远的背景下,款款摇摆于温柔的水泊间,风里终于带上一丝凉意,阳光却还明亮得正好……一切都构成初秋时节最叫人意犹未尽的清逸画面。
(来源:绿色上海)
编辑:李琳
上观号作者:上海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