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汉代简牍,揭开遥远历史的神秘面纱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m.39.net/pf/a_4830977.html

汉代简牍发现的最多。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甘肃、湖北、湖南、安徽、山东、江苏、河北、青海等省考古发掘中,出土大批汉代简牍,内容极为丰富,系统整理、研究和出版,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甘肃汉代简牍

甘肃省是出土汉代简牍最多的省份之一。主要出土简牍的地点有武威、玉门、敦煌、居延等地。

1.武威汉简。主要包括:年武威磨嘴子6号汉墓出土的《仪礼》简支,日忌杂占简11支;18号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书令简10支;年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医药简78支,木牍14枚;-年,在磨子嘴汉墓和五坝山汉墓也出土了一些简牍。经系统整理研究,年和年出土的简牍,已分别于年和年出版《武威汉简》和《武威汉代医简》,是武威汉简研究的重要成果。

2.居延汉简。汉代居延、肩水两都尉府所辖城郭和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统称居延汉简。

-年,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居延地区汉代屯戍遗址获出土简近2万支;-年,出土简牍12批,计支;年金塔地湾城汉代肩水侯官遗址出土简牍余支。

居延简的形制种类繁多,有简、牍、觚、楬、封检等。简文内容涉及面很广,主要是官司文书及少量典籍、历谱等。官文书中,一类是诏书律令、司法文书、品约以及处理各类事务的文书;另一类是各式簿籍。私人文书主要是买卖契约和往来书信。古籍有《算术书》、《九九术》、《仓颉篇》、《急就篇》、《论语》等,多为残篇。此外,还有历谱、医药方等。简牍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汉代边塞屯戍生活,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研究汉代边塞屯戍历史有重要意义。

3.敦煌汉简。敦煌、玉门、酒泉等地出土汉代简牍,统称为敦煌汉简。其时代以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早期简为多。

出土简牍基本情况,自20世纪70年代始,年玉门花海农场附近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简91支;年发掘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简支;年敦煌酥油出土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简76支;年敦煌小方盘城出土简17支,年又出土简2支;年敦煌甜水井汉代遗址出土简30余支;安西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简1支。

这些出土简的形制种类与居延汉简大致相同,其内容大都与屯戍有关,也是以官司文书居多,同时也有古籍,如《仓颉篇》、《急就篇》、《力牧》、《九九术》,以及历谱、医药方、相善剑刀和相马的书。系统整理研究马圈湾出土简及有关简的成果《敦煌汉简》()已出版,为研究汉代屯戍制度及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湖北汉代简牍

湖北出土的汉代简牍也比较多。-年发掘江陵凤凰山8、9、10、、、号墓,以及大坟山1号墓,出土了一批简牍,计竹简支,木简74支,木牍10枚,竹牍1枚,共有墨书隶体余字,主要内容为“遣策”。10号墓简文中记载有赋税、贷种实、徭役、经商等史实。

-年,在江陵张家山发掘3座墓,出土竹简余支,称张家山汉简。其中号墓出土竹简余支,简文约3万字,内容丰富,半数以上为汉初律令。吕后二年(公元前)颁布的《二年律令》,有金布律、奏律、亡律、户律、杂律、置吏律、史律、行书律、告律、赋律、兴律、赐律、捕律、均输律、爵律、津关律、收律、徭律、具律、效律、住食律、口市律、奴婢律、变(蛮)夷律等20余种。这些资料对了解萧何制定的《九章律》和汉初法律有重要价值。

此外,还有法律案例汇编《奏谳书》、兵书《盖庐》、脉法《脉书》、引导术《引书》、数学问题汇集《算术书》。《算术书》与传世的《九章算术》前七章内容相似,但要早年。还出土历谱和《日书》,《日书》内容与云梦秦墓出土的《日书》基本相同。

(三)安徽汉代简牍

年,在阜阳双古堆发掘的西汉前期墓葬(1号墓),即汝阴侯墓,出土一批汉简,保存较差,称阜阳汉简。经专家整理研究,确定今名,编撰为10余种古籍。其中有《仓颉篇》、《诗经》、《周易》、《万物》、《作务员程》、《吕氏春秋》,以及《年表》、《大事记》、《刑德》、《日书》、《星占》、《相狗》、《行气》、《礼记·曲礼》等。双古堆1号墓还出土木牍2枚,正、背面为篇题,共60余条。

(四)山东汉代简牍

年,发掘临沂银雀山西汉武帝时期的墓葬,出土一批简牍,称银雀山汉简。1号墓出土的完整简和残简支,2号墓出土32支及若干残片。简的长度分别为69、27.6、18厘米(三种)。有3道或2道编联痕迹。简文墨书,字体为早期隶书。

银雀山汉简内容极为丰富,简上未见书名标题。对篇题的书写,有的单独写在第一简简首正面,有的写在第一简简首背面,有的写在篇末最末一简文字结束处之下。经整理研究,1号墓汉简内容可分为为传本古籍和已佚古籍两部分,后者占大多数。

简文中的现传古籍有:《孙子兵法》及其佚篇,《尉缭子》共5篇,《六韬》共14组,《晏子》共16章,它们成书年代应早于西汉时期,并非后人假托的伪书。

简文中的已佚古籍,最重要的为《孙膑兵法》,简本共16篇。它的发现对研究古代军事科学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它与《孙子兵法》的同时存在,以无可置疑的事实证实了《史记·孙武吴起列传》有关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均有兵法传世的记载。《守法守令十三篇》共10篇,记述战国时期齐国的法律。

此外,还有《地典》篇、《唐敕》篇,论兵论政文章数十篇,阴阳、时令、占候之书和《相狗》、《作酱》等书。

2号墓出土简文有《元光元年历谱》,以十月为岁首,是一部完整的古代历谱。

(五)河北汉代简牍

年,在定县(今定州市)八角廊村发掘了一批西汉墓,出土一批竹简,称为定县汉简。这座墓早年被盗并焚毁,竹简全部炭化,损毁严重。经整理研究,简文内容为古籍,有《论语》、《儒家者言》、《哀公问五义》、《保傅传》、《太公》、《文子》、《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和《日书》等。其中《论语》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古本,分章与传本有差异,文子约为传本《论语》的一半。

(六)青海汉代简牍

年,在大通县上孙家寨发掘的一座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木简支,称为大通汉简。这批汉简残断严重,简文内容主要为军法、军令,其中关于斩首捕虏、论功拜爵的数量最多。此外,还有关于部曲操练和标识物的条文。关于军队编制方面的,如校、左部、右部、前曲、后曲、左官、右官;演练阵法的,如圆、方、牡、兑武;标识物方面的,如旗、幡、旃、肩章。

(七)其他汉简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竹简木牍余支,主要内容为“遣策”。在江苏东海县尹湾6号墓出土一批汉代简牍,主要内容为行政文书,其中木牍“集簿”宿麦种植面积为最珍贵的历史资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