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于年12月15日)
我个人一向提倡读书需要有体系,不要进行碎片化阅读。
昨天有朋友偶尔提起了《诗经》这本书,据说是有人告诉他说这本书挺好,所以他就准备买来读一读。我对他这种心血来潮的举动表示不赞同。
那么,今天我就从《诗经》开始说说吧。
我个人认为,每个人的知识应该是呈网状体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一本书都要处在某个坐标点上。或者是网络的交叉点上。
既然提到了《诗经》这本书,那么,它的主要体系:
1.可以归属于四书五经体系。2.也可以归属于诗歌传承体系。
图片来自网络一、首先说一下四书五经体系当中的诗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在四书五经系列当中,四书的地位比五经的地位更突出。
那是因为五经是各个方面资料的总结。而四书则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
所以后来科举考试的时候,往往以四书为主,而不以五经为主。
也就是说,只有四书才主要代表儒家思想。
因此,在这九本书当中。四书在上,五经在下,这是一个明显的层次。
而五经是各个方面不同资料的总汇集。分别是哪些方面呢?
1.《诗经》是古代民歌。
2.《尚书》是三代的史料。
3.《三礼》是古人传下来的礼节、礼仪、礼法等等。
4.《易经》是先人留下来的辩证法。
5.《春秋》是一本历史书。
对于一个儒家的学者来说,掌握四书的精神是儒家的根本。
在掌握了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之后。再去学习五经。(分别指的是五方面的才能)。
一是要懂历史。第二是要懂史料。第三要懂古代的礼节。第四要懂辩证法和大自然规律。第五还要掌握民歌。——说是民歌,其实就是古代人高雅的谈吐。
所以在中国古代,一个标准的儒生,他是以四书作为精神内核,然后用五经作为五种增幅表达。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指的是要学习《诗经》里面高雅的谈吐。才能和其他的知识分子在聊天的时候显示自己高雅的修养。
那就是说在春秋时期,《诗经》是属于比较高端的语言,属于一种装饰性的东西而存在。
每个时代所流行的高雅的语言是不一样的。
在春秋时期用《诗经》作为这种交流。在汉朝的时候就是以汉赋为交流。在唐宋的时候是以诗词作为交流。
所以,《诗经》的装饰性元素随着时代的转变,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如果一个现代人想要学习四书五经体系。
那么首先就是要学习四书,四书学完之后再学习五经。
学习五经的时候,顺便把《诗经》读完,这就可以了。
如果说你既不学四书,也不学五经,只是孤零零的把《诗经》这本书拿出来把它读一遍。
这种孤立的存在不能够成为你知识体系构建的一部分,它就是无根之草,无根之水,无根之木,无根之浮萍。
除了吹个牛13说“我读过诗经”之外,毫无用处。
图片来自网络二、接下来我说一下诗经可以归属的另外一个体系,那就是诗歌的体系。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民歌总集。
2.《诗经》和《楚辞》齐名。
3.从诗经楚辞往后还有汉乐府汉魏六朝诗,发展到唐诗、宋词、元曲......
这是一个完整的诗歌历史传承脉络。
A、
如果想要学习中国诗歌的历史。
那么,先读诗经,再读楚辞,再读汉乐府,再读六朝诗,再读唐诗,再读宋词,再读元曲。
——每个环节一个都不能缺。
这样你才能了解到中国诗歌的整个发展历史脉络。
才可以对中国的诗歌传承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B、
如果你不是要学习中国诗歌的历史,只是想学习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歌。
那么,诗经和楚辞只不过是发源区的半成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到了唐朝,宋朝才发展到巅峰。
如果你只是想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最标准,最优秀。那么,首先第一步是要阅读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1.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2.唐诗鉴赏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3.全唐诗,全宋词。
——真正的把前面这些大部头都啃完了之后。
诗经楚辞、汉乐府等等,可以作为附加的边角料进行阅读或者了解。
如果说,你其他的诗歌书通通都不读,单独只拿出一本《诗经》过来读。
那样,他就是无根之草,无根之水,无根之木,无根之浮萍。
除了吹个牛13说“我读过诗经”之外,毫无用处。
图片来自网络三、结构
某一本书,在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必须要形成网状的结构。
它可以是你整个知识网当中,其中的一个交汇点,或者是一个转折点。必定要和其他的书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整个儿的,而不是散碎的。
通过上面的讲述,希望能够让大家明白:
如果你其他的书通通不读,整个体系不会构建。单独只拿出一本《诗经》来读,那就是扯......
最起码你在读书的时候需要知道这本书具体在什么坐标点上。
网络上很多卖书的人他只负责渲染,只要你心里发痒掏钱把这书买了,他就算成功了。
所以他根本不会告诉你构建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和网状知识的必要性。
网上的人怎么推销营销宣传《诗经》,这个动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来:
1.要么他就是说有很多著名的大人物起名字都是从诗经里面来的。
2.要么他就告诉你诗经里面写着很多花花草草,特别美丽,特别漂亮。
3.要么他就告诉你,说孔子说了不读诗无以言啊。
4.要么他就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早的民歌总集。
5.诗三百思无邪,多么浪漫啊。
6.或者他告诉你这个书印刷的多么精美,有多少插图。
——都是一样的话术。都是一样的扯!!!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
1.在读某本书之前,你必须要给自己画一个知识结构图。
2.某书具体在哪一个交叉点上?通过他还能链接哪些书?
3.你在读这个书之前自己做过哪些准备?
4.你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还要继续读哪些书才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整体的穿起来?
如果做不到这些,还不如不读。
附:
1.今天我说的虽然是《诗经》,但又不仅仅是《诗经》,读任何一本书之前,都要做好这样的准备——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碎片的话。
2.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并非我个人向大家推荐什么《诗经》版本,望周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