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完整理解诗经的深层含义,首先要明

北京看湿疹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诗经》在古代历史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从小学课本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开始学习了。

但是也会有一些疑问: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谁?到底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这部举足轻重的诗集,它的主题思想又是什么?

万变不离其宗,要真正明白这些问题,首先要找到其中三个关键问题的答案,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从《诗》,《诗三百》到《诗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诗经》又名《诗》,《诗三百》,《三百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在大家都知道,,《诗经》一开始就称作《诗》。

孔子曾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里非常明确,孔子只称之为“诗”,而不是《诗经》。

那么《诗经》的名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东汉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已经明明白白提到,“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诗经》之名,似乎已经明列其中。

但是,三家诗最常见的称呼是“韩诗”,“齐诗”和“鲁诗”,并没有提到诗经的称谓。

而《礼记》中提到“述六经”,这六经当然也包括《诗经》,《庄子》也提及“六经”,在这些先秦的文献中,《诗经》之名虽未直接出现,但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申公教授《诗经》时,

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这里已经很明确是提出了《诗经》的名字。

所以《诗经》之名,应该在汉代已经出现了。

二、《诗经》的“国风”内容,到底是不是属于民歌?

在各类文学史中,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几乎已经是盖棺定论了。最初的来源,并不是古人,而是近代的鲁迅,他在《门外文谈》里提到: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那么,这就是创作。“关关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迷”,它是《诗经》里的头一篇。

这段话后来被封为经典,结论就是“国风就是周朝的民歌”。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多数中外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

他们大都认为《诗经》特别是“国风”中大部分的诗,其最初均为低层劳动者的歌。

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仔细考察《诗经·国风》的诗篇,有大量的贵族称谓,如“公孙”,“大夫”,“寡人”等。还有很多和贵族、居处、公事与其他贵族事务、服饰车马武器、贵重礼器、商周铭文等内容,如“楚宫”,“狐裘以朝”,“万寿无疆”等。

由此来看,《国风》中绝大多数诗歌其实都是贵族作品,所反映的也是贵族生活,其中爱情诗也多与贵族有关。

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国风”共有多首诗歌,其中涉及到贵族的内容就超过了首。所以“国风”属于贵族文人的作品,更为恰当。

三、“大雅”和“小雅”,算不算是史诗性诗歌?

在《诗经》里,《小雅》和《大雅》中的诗歌往往被合称为《雅》,共有首。

①诗歌的地理位置,《雨无正》一诗提到: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周宗”就是“宗周”,在西周金文和诗中都是指西周王朝的中心统治区域,以丰镐为中心,现在指陕西省凤翔一带的区域。

另一首《正月》中,诗人提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显然是指周幽王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最后导致宗周覆灭的历史事件,揭露周幽王不理朝政的腐败和荒淫无度。所发生的地点显然也是在周朝的都城发生的事情。

单单从诗歌中提到的地理位置来看,确实是周王室的一些事情。但是据此判断,就是史诗,还是有些片面。

②从内容上判断。《小雅》共有74篇,其中主要内容有饮宴,祭祀,战争,劳役等。

大部分都是出自贵族之手。普通百姓是不可能写到饮宴,大型祭祀活动这样的内容的。

这些内容都是和统治者的活动有关,而一些人物甚至都是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原型的。

《大雅》有31篇,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赞颂为主的诗歌。其中也有很多记录历史人物的事迹,如《文王》,《绵》等,也就是文学史上的“雅正”部分。

二是描写百姓疾苦的诗歌。如《云汉》,《常武》等。这类内容正好是和歌功颂德的部分相反。一个是上层社会的生活,一个是底层社会的生活。

③按照通行的史诗概念,要具备一下因素:

一、长篇叙事诗;二、单个英雄人物或一群英雄人物;三、重大历史事件,如重要的战争或战役,英雄探险的经历,或是一个传奇性的伟大业绩;四、经历过一段口头传播的历史。

参照这些标准,不难发现,《大雅》和《小雅》中叙说历史的诗篇,虽然也讲述祖先的英雄事迹,讲述一些历史事件。

但是这些诗歌主要还是以赞须为主,而很少有叙述性文字,不具备史诗中所见的细节、对话、故事的连贯性和情节变化等。

总结:

《诗经》不但是文学的源头,也是古代文化的源头,在真正理解《诗经》丰富众多的内容和主题思想之前,有必要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认真解读。

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诗经》的准确,完整的体系性认识,也更有利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参考资料:《诗经注析》,《诗经译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5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