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091之郑风子衿爱情中的

今天要学的这首《子衿》是一首有关“等待”的情诗。一位热恋中的女子,心中思念着心上人,期待着再次相会。字里行间似乎都是在埋怨对方不够主动,其实是突出了自己“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深切思念。

原文赏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nìng)不嗣音?

“衿”本是衣领的意思,此处代指女子的意中人。女子始终记得男子的青色衣领,心中充满悠悠相思之情。接着就是女子的埋怨:就算我不去找你,你怎么也不主动与我联系呢,离别之后就没有了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第二节只是在第一节的基础上简单改动了几个字,进一步突出了女子的相思之情。女子一直记得男子随身配饰的青色绶带,始终思念着对方。女子由自己的深情,想到了对方的“无情”:纵使我没有去见你,你怎么不来主动见我呢……

挑兮达兮,在城阙(què)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女子思念着心上人,在城楼上来回踱步,不时眺望远方,期待见到对方。情到深处,即使是一天没见面,却仿佛有三个月那么长久,这种夸张的手法,也更突出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之前学过的第72首的《采葛》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也成为后世用来表达思念的千古绝唱。

诗中关于“我”与“子”的双标要求,也体现了女子矜持背后的期盼,更突出了浓浓相思意。钱钟书就曾在《管锥编》中评价此诗中的双标是“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并称赞这种描写是“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将热恋中女子的心理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他解读

关于这首诗,也有其他解读。根据《毛诗序》的记载:“《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脩焉”,认为这首诗是讽刺当时的学校荒废,诗中的“子衿”指的是“学子之所服”,后来被用来代指学子、生员,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曾在诗中写过“图安烟火孳民户,兴学济跄接子衿”这样的诗句。

其实要说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两句,很多人可能会直接想到后两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出自曹操那首有名的求贤诗《短歌行》,用“子衿”来代指贤能之士。关于这首《子衿》,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欢迎一起交流。喜欢请点个赞呗,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