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的时代,是一个想象力的时代。可以说,爱有多远,想象力就能走多远。《诗经》的时代,也是一个勇敢的时代,爱有多深,勇敢就有多大。人们在《国风》当中,歌唱对自由的向往、对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的渴望。也在《雅》《颂》当中,抒发对先祖的追忆、对礼乐的敬仰、对道德的崇尚。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溯游而上,去追寻那美丽的“伊人”,在水一方。
在今晚即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二期节目中,康震老师和蒙曼老师再次为大家送上诗意祝福。
康震老师
《诗经》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而由此我就想到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那就是战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屈原在《离骚》中写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热爱中华诗词,只要我们重之以修能,认真地学习,就必然能够光大中华诗词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上下求索的传统,继承《诗经》和《离骚》的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进行到底。
蒙曼老师
《诗经》不仅仅塑造了我们民族的诗歌,还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灵。所以今天我也想把《诗经》里的名篇送给大家。取自《诗经》的《木瓜》篇,“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希望这种对于美和善的执着追求,能够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点亮我们所有人的心灵。
今晚即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二期节目精彩不断、妙趣横生,一定不能错过哦!
选手风采
带领全家人掀起诗词热潮的少年
牛艺琛
来自陕西眉县的12岁少年牛艺琛,从小对诗词就不陌生,从二年级看了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以后,爸妈就有意识地培养他对古诗词的兴趣。妈妈是他最忠实的战友,陪他一起读诗词,给他做飞花令陪练。一段时间下来,妈妈诗词量居然也累积到了首左右。
牛艺琛有一位头号“敌人”——只有4岁却杀伤力极强的诗词小魔头弟弟牛艺坤。弟弟从一岁多会说话起,爸妈就开始教他读古诗词。爸妈忙的时候,牛艺琛就会陪着弟弟一起读诗词,久而久之弟弟的飞花令水平直线上升,从一开始只能飞几轮,到后面十几轮起步,每次练习飞花令的时候,兄弟俩都想把对方“撕”个片甲不留。
带领同学一起学诗的清华学霸
杨宗郁
杨宗郁来自辽宁,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探微书院化学生物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名热爱诗词的理科生。
杨宗郁上学前在爷爷家长大,爷爷教了他很多古诗词,他对古诗词的兴趣就慢慢被培养起来了。高二时,杨宗郁参加了很多诗词类比赛,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他觉得自己的“才华”不能无处安放,应该让同学们也了解更多的古诗词。于是,作为班长兼语文课代表的杨宗郁跟宿舍的同学们商量,在早读时间教大家课本上不常见的古诗文。之后杨宗郁每天按朝代顺序在黑板上抄一首古诗文,从诗经到清代诗,一坚持就是一年。同学们从跟着诵读,到课下有同学主动找杨宗郁探讨,大家慢慢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不少同学也因此培养了对古诗词的爱好。
聋哑学生的特殊教育语文老师
陈燕
陈燕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是南京市聋人学校的高中语文老师。她的学生们都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但他们无惧风雨,坚信人生有诗和远方。伴随着轻快舞动的手语,诗词帮陈燕推开了无声世界的心门,成为她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笔砚相亲,晨昏共读,他们用研习书法之技艺、砥砺诵读经典之初心,以诗歌温润心怀,以书法涵养性灵,生活因诗词而灵动秀雅。
对于陈燕而言,诗词其实就是一种人生的底色,是从小积淀下来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她人生彷徨的时候,在她有所纠结的时候,诗词的积淀会让她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