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3791.html作为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给大家的印象,常常是柔美、浪漫的。毕竟,除了文言文的“典雅滤镜”外,它还有着那么多爱情金句:遇见了喜欢的女孩,可以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恋人小别几日,不如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连张爱玲都在《倾城之恋》里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描写誓言。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常用的诗句,很多已经与原意有所偏离。有一些甚至在历史的流转中,衍化出完全不同的含义来,快看看下面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你用对了吗?出处:《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衍生:常被用作夫妻情深。原意:歌颂战争中战友的友情,描写了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的场景。出处:《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衍生:常被认为是表达男子思怀追求恋人的情歌。原意:“所谓伊人”的“伊”,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法称其指代的是商朝著名贤臣伊尹,这首诗寻找的是一位有才德的“贤臣隐士”。出处:《国风·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衍生:常被认为是男女之间互赠定情信物的爱情诗。原意:希望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现在可以宽泛理解为“通过赠答表达珍重他人的情意”。出处:《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衍生:常被认为是男子追求女子时的情歌;原意:描述了一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政治恋爱”,是古人所推崇的夫妇之德的典范。出处:《国风·豳(bīn)风》(节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误用:常被误解为天气很热。原意:“火”指心宿,每年农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七月流火”的本意是夏去秋来,天气逐渐转凉。出处:《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误用:切、磋、琢、磨,都是研磨玉石器具的动作,故而常被误解为精细打磨某种玉石。原意:原本是赞美卫国的武和在学问道德上十分有研究,后来被用来形容文采好、行政处事能力强。出处:《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衍生:常被认为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叹。原意:表达家破人亡、物是人非的悲伤,“知我者”,指代与自己一样感叹于国家命运的人。出处:《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衍生:常被认为是描写女子终于等到意中人时的快乐。原意:“风雨如晦”意指乱世,这是一首“乱世思明君”之作。出处:《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衍生:常被认为是女子思念情郎;受曹操《短歌行》影响,也可用作“寻求人才”之意;原意:青色的衣领是读书人的象征。《毛诗序》认为当时郑国衰乱,学者四处逃散,此诗是留在郑国的学者写给出逃者的“信”。在《论语》中,孔子曾经教导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如果不学习《诗经》,就等于连话都不会说了。虽然没有必要这么严格,不过,如果我们能在日常引用这些诗句的时候,知道大致的来龙去脉,也是很不错的事情哦!你有没有曾经误解过什么诗句呢?留言告诉婷婷姐姐吧如果你还想知道关于《诗经》的其他故事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