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片曲曲菌拍摄《诗经》,从前在我的生活字典里简直一片空白。大家熟知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却不知道是《诗经》里面的。真可谓货真价实的文盲了。后来我居然喜欢上了《诗经》,还专门买书来读,而且熟读、精读,俨然一个《诗经》迷。熟悉我的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似乎《诗经》与我风马牛不相及。因为《诗经》在大家的眼里是高深莫测的,是文化瑰宝,不是谁拿过来都能读懂的。能读《诗经》的,怎么也得是个大学教授或者文化学者一类的。可见,《诗经》离平常百姓似乎很远。(二)其实我喜欢上《诗经》,没有专家推荐,也没有哪个老师指点,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兴趣。说起来那真要归功于《大秦帝国之纵横》这部电视剧了。记得有一天看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秦国战败韩国,犀首隐退,秦军庆功宴上全体将士唱了一首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歌听起来太有气势了!不仅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还音调铿锵,相当鼓舞士气。听得我热血沸腾,禁不住赞叹秦王嬴驷以及他统帅下的军队,真不愧为威武之师,能够打败六国,绝非偶然。图片来源于《大秦帝国之纵横》画面截图虽然不知道歌词出自哪首歌,但意思很好理解,一听就能明白:难道说没有衣裳?与你同穿一件战袍,与你同穿一件内衣(泽:内衣),与你同穿一条裤子。国王一旦起兵,士兵们便修整各种武器,共同对敌,同赴战场,英勇杀敌。我猜这应该是当时流行的一首战歌。出于好奇,第二天上班无意间在百度上搜了搜。一搜才知道,这是《诗经·国风·秦风》里的一首诗,诗名叫《无衣》,是秦国军队里的一首军歌,意思与我的理解基本差不多。《大秦帝国之纵横》里唱的《无衣》,没有想象中的深奥难懂,反而简洁明快、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古典文化的美,心里不免为编剧点赞,不禁对《诗经》刮目相看。从此,疯狂地追《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把没看过的《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崛起》认真、完整地看了一遍。喜欢《大秦帝国之裂变》里献公病重,莹玉唱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于是,《诗经》开始走进我的视野。(三)图片曲曲菌拍摄现在,家里有两本关于《诗经》的书。一本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崔钟雷主编,属于中华传世文萃系列之一。这本书图文并茂,有简单的注释,有译文。比较适合想简单了解《诗经》,并能阅读的读者。一本是《诗经鉴赏辞典》,杨合鸣主编,崇文书局出版,是中华诗文鉴赏典丛系列之一。这本书注释很详细,一些生僻字也有注音,还对每首诗的背景、主题进行了详细的赏析,同时对各种权威注释进行对比,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想深入了解和学习《诗经》的朋友,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读《诗经》有一段时间了,《国风》和《小雅》部分,诗的篇幅不长,读起来还算顺利。但到了《大雅》和《颂》部分,大多与祭祀有关,生字过多,读起来还是挺费劲的。个人觉得,想读懂《诗经》需从认字开始。《诗经鉴赏辞典》里的生字注释,虽然比较详细,但手边没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恐怕不行。另外,《诗经》中的一些字在流传中发生过改变,不同的朝代对诗篇的解读也有所不同,流传到今天已经与最原始的《诗经》有了偏差。作为《诗经》的一个爱好者,真心希望能有一本经过多方研究、鉴定而编撰出来的《诗经》,读音是经过考究的,而不是某个专家的一己之言,解读也是经得起推敲的,最重要的是人人能读懂。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所以,最近又在网上搜《诗经》朗读相关的音频或书籍。还真找到了,而且还发现了《诗经说唱集》。适合成人听的朗读版本,薛红读《诗经》还是不错的,看天猫、京东评价都不错。但我更喜欢歌唱家于文华的《诗经:于文华国学唱歌集》。据记载《诗经》原本就是我们先民的歌谣,是用来唱的。相传孔子在汇编这些诗的时候,选定的首每首他都亲自唱一遍。我之所以喜欢《大秦帝国》的《无衣》,也是因为听了将士们唱的铿锵有力,才受了感染。可见,于文华老师的《诗经唱歌集》,采用唱的形式,是最贴近《诗经》原型的一种方式了,也最容易被接受。在爱奇艺上找一首于老师《诗经·国风·关雎》的MV,当悠扬的音乐响起,于老师仿佛从远古翩翩走来;她那圆润有力的中式腔音,辅以吟诵,再加上中国戏剧和南音的元素,素朴的古典美便呈现在面前。不禁惊叹《诗经》太美了!再读《诗经》,《诗经》已成为我生活的底色。作者简介曲曲菌:八小时以外,读书、思考、写作。(书房里的曲曲,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