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注释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面目姣好。
贻(yí):赠。
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有:形容词词头。
炜(wěi):盛明貌。
说(yuè)怿(yì):喜悦。
女(rǔ):汝,你,指彤管。
牧:野外。归:借作“馈”,赠。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匪:非。
贻:赠与。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赏析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因为它美,而且美的别有风韵。不仅文字熠熠生辉,诗中的女子亦文静美好、令人神往。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现场的场景:少男在城墙角落等待少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
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因为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
读完此诗,看到的是一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必然深受感动。
《静女》一诗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有趣。无论是男子的欣喜若狂、满脸爱意的神态,还是女子姣好的容貌和可爱的性格,都入在眼前,使它无愧享有“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的美誉。
04:40主播:乱翻书
一个喜欢朗诵,用声音抒发情感的纤纤女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