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诗经》,真的感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深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不仅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还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诗经》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许多诗句因其美好、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而为后世的人不断引用,至今褶褶生辉。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其风格或泼辣,或讽刺,或含蓄,或蕴藉,淳朴真挚。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篇。包括大雅小雅,共31篇。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或幽怨、或铿锵、或清雅、或柔润、言尽意远,激荡心灵。
《颂》共有40篇。对于《颂》的释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或肃穆、或虔诚、或谦恭、回旋跌宕,意蕴无穷。”
《诗经》不容易读懂,里面很多生僻字,难以理解。迄今为止,注释、研究《诗经》的著作数不胜数,有的旧注过于繁重。勉强阅读,不得要领,很容易降低兴趣。但是如果你读懂了《诗经》,无论是对你的生活,学习都有很重要的帮助。
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和学习
《诗经》不仅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也描述了人民劳动生活的情景。可以说……它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被剥削压迫的悲惨命运,并与命运抗争。同时也看到了,沉重的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文字上虽然枯燥,但却能看到很多的历史文化,阅读《诗经》,不仅加深加深了我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开拓了阅读视野,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生品位。
欣赏诗歌的美妙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国风》中的叠字,又称为重言。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以丁丁、嘤嘤摹伐木、鸟鸣之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依依、霏霏,状柳、雪之态。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和重言一样,双声叠韵也使诗歌在演唱或吟咏时,章节舒缓悠扬,语言具有音乐美。《诗经·国风》中双声叠韵运用很多,双声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等等,叠韵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等等,还有些双声叠韵用在诗句的一字三字或二字四字上。如如切如磋(《卫风·淇奥》)、爰居爰处(《邶风·击鼓》)、婉兮娈兮(《齐风·甫田》)等。
学习文字的精雕细琢
《诗经》中的文字,让我感觉有种“惜字如金”的感觉。每一章节的内容,通过对文字的考究才有如此深意。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每句四个字,音色和谐有力,大多写小事件、小感情,即使是写叙事题材如:战争、祭祀、农事也是突出一点细节,大部分略写,不枝不蔓。
善于运用侧写来布局诗的结构,选取典型的场景来突出主题,一般首章就埋下了整首诗的走向,其余各章都是以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烘托,深化首章内容,尾章总是能呼应开端,使得诗篇结构严谨,完美。
《诗经》内容所包含之多,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压迫与反抗,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等方面。值得深读与学习的一本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