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诗经》之《秦风·蒹葭》
◆◆◆
作者:问墨
以白露为霜以烛光作暖
在水一方我又如何等你弦起
念下这段咒语埋下青梅竹马时光
就这长江源就这长江尾
风过的痕迹梦里梦外
不刻意过程凉里有了褪色的冷
在水中央不敢怀揽风月
倾尽一城芬芳只为来路不再清瘦
你是否安好我在寒里点燃这暖
蒹葭苍苍此时
满地檀香沦陷为奴若莲姿势
成了亡命的疼伊人
江南的芦苇荡里已是满地满地黄昏秋
水之湄月之西
我寂寞成珀无从着落这一手囚霜冷
无与伦比伊人那头的你
能否来安了这份愁
这份无解愁
问墨诗歌赏析~诗经之《秦风-蒹葭》
诗人以‘’霜露‘’开篇,既点明时令,又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又一个凄清的晚秋!满满的思念盈溢胸怀。诗人竟想‘’用烛光做暖‘’,心思应是多么的细腻啊!微弱的烛光又怎能驱逐内心的孤寂与寒冷?似又别有深意,烛光-灯火-温馨画面。抑或都不是,诗人期盼的是,灯火阑珊处,伊人依在。有人说,距离产生美,然距离令诗人是如何的疼痛?否则怎会想强烈忘记初恋的美好时光?人最珍贵,最留恋,最难忘的莫过于初恋了。可见诗人疼之入骨髓。‘’水‘’喻离愁,‘’月‘’喻相思,如此多情的诗人,却不敢揽月抒怀。为何?怕只怕‘’明月千里寄相思‘’,相思的人儿已不在吧!岂不苦不堪言!以乐景写哀愁的诗人很多,如本诗人的却少之又少。是怕自己来回路途之凄冷,还是怕伊人凄冷?所以留下满地的芬芳!可惜入眼的却是‘’刺眼‘’的浓艳,怎一个‘’愁‘’字了得!心中的触痛更深,更浓。此时此刻诗人似乎在想,伊人还在吗?是否已投入他人的怀抱?试着想想,心都碎了一地。‘’多想拥你入怀啊!可惜你在何方?伊人?‘’诗人柔情似水,情谊绵长。芦苇黄了又黄,已是凋零的晚秋,入眼的是满地的凄凉,此时,愁绪倍增。别人眼里,秋是收获,而诗人这里,却是离愁,纵有千千结,谁来解开?唯有伊人在畔,方解满腔相思之愁。
赏析人~向善若水
赏析人与朗诵:韩丽红~吉林省四平市高中教师,喜欢把数字和文字联系在一起,相信情深下笔,笔下深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