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人论世解读古诗?
北大中文系教授葛晓音
要学好古典诗词,最基本的问题是理解。所谓读懂文本,就是要准确地理解作者的用心,能透彻地说明作品要表达什么,进而悟出其怎样表达。联系作家的生平思想读懂作品的意思,努力贯通地解读整首作品的意脉。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比如陶渊明《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要透彻理解诗意,先要读一遍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知道这组诗的主题是抒发光阴蹉跎、有志难成的悲哀。同时能够对陶渊明的思想有一点基本的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是因为看透了世道的黑暗和虚伪,不愿同流合污。但是他和同时代人一样,对生命的短暂怀着一种焦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有所作为,体现出人生的价值。然而在归隐生活中,他只能任光阴流逝,一事无成。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时不待人的紧迫感。头两句感叹人生没有深固的根底,不能长生,用《老子》五十九章:“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意思是有深根固柢才能长生。又以田间路上随风飘逝的尘土来比喻时光生命流逝的快速。《古诗十九首》:“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曹植《薤露行》:“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意思都是说人生一世像风吹尘土一样飘忽短暂。尘土被风吹散,随着风飘转,就像人的命运不能由自己掌控。“此已非常身”含有庄子哲学,《庄子·大宗师》郭象注:“故向者之我,非復今我也。我與今俱往,豈常守故我。”意思是人生随着时光推移而变化,今我已非旧我。前四句以田间路上的尘土来比喻人生的聚散无常以及变化快速,也说出了人来到世间的偶然性。由此引出中间四句:人之像尘土一样落地既属偶然,那么有幸同在世间,则四海之内皆可视为兄弟(用《论语·颜渊》语)。所以应该珍惜与自己同在一世的人(例如比邻),及时行乐。这里说有酒就和比邻一起寻欢,并不是纵酒放任,而正是对苦多乐少的有限人生的珍惜。这八句的意脉是一句紧接一句的,到最后四句自然推出全诗的立意:盛年难再,时不我待,应当及时勉励。这首诗的好处是具有汉代五言古诗朴素自然的神韵,同时表现出作家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先,其主旨和写作原理与汉乐府的《长歌行》一样,以常见的比兴总结出人生应当及时努力进取的至理名言,非常简练而警策。同时诗里所用的比喻,又融合了汉魏诗中的常见意象,道家对人生偶然性的认识和儒家对人际关系的看法,有很高的概括力。其次,文气自然,看不出句意断续的痕迹,这是汉代古诗的重要特点,却又能曲折表达出自己并不满足于斗酒寻欢的无奈。而且作为整组诗的第一篇,概括了十二首的基本主题。要欣赏这类全篇直接抒情的诗歌,最关键的是读通全诗,透彻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逻辑。
再比如杜甫《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这是杜甫在两京收复之后回到长安的翌年()暮春重游曲江所作的七律。前半首写自己对春光的无比珍惜。首句“一片花飞减却春”,构思很新奇:春光似乎是万点花片叠加而成,所以飘落一片就减掉了一片春光,妙在用加减法把不可计数的春光实物化了。于是普通的怜春、惜春就变成了近乎吝啬的心态:天天计算着有多少春光被减,“风飘万点”自然更要愁煞人了。那将要落尽的花都一一经过诗人之眼,为解春愁不怕伤酒,照样滴滴入唇。那么可以想见诗人几乎是一片落花一杯酒地在计算着还有多少春光残留了。
后半首写曲江如今的残破:江上小堂寂寞无主,翡翠巢筑于其中。苑边高冢无人祭扫,石麒麟卧于旁边。从字面来看是写曲江乱后的荒凉景象,感慨人事兴废。前人的注解都这样讲这两句诗,但这样讲不能透彻理解前半首为什么要如此强调自己对春光的留恋。我们可以再深入一层思考曲江可写的景物很多,杜甫为什么用这两个意象来对仗?它和前面四句又是什么关系?这两句取象是很有深意的:翡翠鸟的美丽娇小和石麒麟的宠大无情,在形象上形成对照,清晰地昭示了青春的短暂可爱和死亡的冷酷永恒。这正是杜甫要细细推求的“物理”:万物兴废本是自然之理,帝王宫苑也不免变成高冢荒坟,又哪来永久的功名富贵呢?而青春却是如此短促,难以挽留。因此结尾说不必为浮名所羁束,及时享受青春才不辜负有限的人生,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前四句写伤春的内在含义。看到整首诗的意脉贯串,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杜诗意蕴的丰富和构思的新颖。
再如杜牧的《题禅院》: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醉后题僧院》。第一句用典故,晋人毕卓爱喝酒,曾对人说:“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矣。”觥船就是酒船,百分就是满杯。这里用这个故事,写自己只要能乘着酒船,喝空满杯美酒,就不辜负这十年的青春了。后两句是他的名句。从字面看是写自己在落花时节与僧人坐在禅榻旁喝茶,但意思远不止此。鬂丝是写头发花白,禅榻是坐禅的地方,禅令人了悟一切都是空无。古人用茶炉煮茶,所以有烟气轻扬。而随风飘荡的落花则意味着春天的消逝。春天又往往令人自然联想到人的青春时光,烟和风都是虚幻的。所以这两句还让人透过随着落花微风轻扬的茶烟体味出主人公身在禅院时心头隐隐浮起的青春虚幻之感。也就是说诗人巧妙地把对禅的空无的体悟通过风吹落花和茶烟轻扬的眼前景象表现出来了。联系杜牧的生平思想来看,他身在晚唐,国运衰微,他的大志是补天,也有很多具体的政治谋略,希望做一番事业,弥补朝廷政治的漏洞,但是并未得到重用,所以常感叹光阴虚度。由这两句又可看出,诗人并不真正追求在酒池中拍浮一生的生活,前两句只是对自己喝醉的调侃,而后两句才见出其内心的苦闷。所以含义深长,而又表现出杜牧特有的俊逸优美的风格。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