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首弃妇诗与以往不同,诗经中这篇的

《诗经》里关于女子被抛弃后写下的怨念诗着实有不少,我在之前也介绍了好多篇,大多都是女子被抛弃后的悲伤自省,或者自怨自艾。而今天要说的同样是《诗经》中的一首弃妇诗,但这一首,跟以往我们看到的又有很大不同。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介绍过比如《日月》;比如《我行其野》;又比如《氓》等等,这些诗无一不是独具特色,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值得我们闲暇时去细细品读。

但这些诗篇几乎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女诗人们要么凄婉地质问丈夫为何抛弃她们,要么就是把自己曾经为夫妻二人共同努力的过往一一历数。

这些当然都是很有特点的,但我今天为什么又要提一首弃妇诗呢?又兼在标题中说这首诗歌的重点在曾经的过往?刚才提到的那几首诗不也有提到曾经的过往吗?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一首诗:

小雅·谷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寘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诗篇全文比较简单——这也是我甄选诗文的前提,要简单又要有足够的深度,并且还容易记诵,其中“寘”(音:至)通置,可以理解为拿、抱、放等;“女”则一如既往的是“汝”之意;“遗”可以理解为本该被抛弃的东西,比如垃圾。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诗评家(直接说毛公吧)认为这是在讽刺周幽王成天不思进取,沉迷女色,最后混到没朋友;又有朱熹认为这是朋友间有了罅隙,生出的怨念诗。我只想说,他们实在是想多了,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先把诗文大意了解一下再说。

全诗共三章十八句,按我所解读的惯例,本诗以谷风起兴(不知道《国风·邶风·谷风》那首弃妇诗是不是因为与这名字相同,所以也是同样题材),正常情况下基本每章的前两句都与诗文主要意图无关,你可以忽略——这是快速掌握内容的方式,如果你觉得起兴的诗句很美,自然可以回头再细细品读。

先看第一章后四句,女诗人在说:曾经在遇到让人恐慌与惊惧的事情时,只有我陪在你的身边;如今的日子好过了,你现在倒想着要抛弃我了。第二章又紧接着说,当年遇上那些事情的时候,你还记得是你把我抱在怀中寻求安慰吗?现在好了,你倒是把我像垃圾一样地丢弃。

这样的话语,说的这样的过往,朱熹说是朋友之间的不开心?同性朋友在其遇上大恐惧时始终陪在身边,自己害怕还把朋友抱在怀里让自己不那么害怕?还是别逗了,“思无邪”的《诗经》中,怎么看这画风都不太对吧?

再回到今日标题说的“过往”。对的,这首诗所说到的过往的的确确是其它几首弃妇诗所没有的,前两章每章都只用两句,但却描绘了女诗人与丈夫曾经的点滴往事,这点滴往事却比上面说的任何诗篇都更能直击人心。

《氓》完全像一首叙事诗,很长,长的是女诗人自己为这个家辛勤付出的过往;《我行其野》说的似乎就只是不得不与丈夫生活在一起的过往,其他数首则根本没有提及具体的曾经。而这一首《谷风》,只用四句,就把夫妻两人曾经恩爱甜蜜、相知相守的过往,全景画面般地呈现到我们面前。这才是这首诗极其值得称道的地方。

然而,男女之间的所谓爱情,似乎什么时候都可能结局都那么老套。风流倜傥的大诗人元稹尚且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说的是越是贫穷的夫妻,他们之间的每件事都是值得纪念的哀伤。我们今天的女诗人这还没离世呢,这薄情寡性的丈夫就急不可耐地要抛弃糟糠之妻了。

也因此女诗人在最后一章说“无草不死,无木不萎”,确实啊,草木最后都会凋零枯萎而死,可这女诗人与丈夫而今刚刚开始好日子的样子,要说用草木形容也该是枝叶繁盛的辰光啊,谁能想到那丈夫就偏偏把女诗人的好统统都忘记,而曾经一点的不好如今都被放大,用来做抛弃女诗人的借口。

这是一首弃妇诗,却出自《小雅》;这是一首类《国风》的诗,却出自《小雅》。所谓“雅”,若要定性,实际上在当时的规格中,应该算是王畿正声,两者相同的是都有韵,且声音短促,并且都会用到重章叠句,让人印象深刻。

但这首诗与《国风》中相似题材的弃妇诗相比,最大的不同,还是我们刚刚所说的,只有这位女诗人,只有这首诗,把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相互依靠的情景,用了四句诗简单却极其传神地表述了出来。

我不愿把这归结于“雅”属于王城贵族的诗,所以爱情都显得比《国风》高雅。用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爱情里面,没有谁会比谁活得高贵一点,套用在这里,无论是谁的爱情,都是值得尊重的。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女诗人有一颗剔透玲珑心,写出了别的女子不曾想到,又或者是不敢说出的过往。尽管如此,女诗人也并没有比其他相似诗篇的女诗人幸运一点。要说再有其他不同,只能是这首简单又让人印象深刻的诗篇,相比其他类似诗篇更容易让我们记在心里吧。

百家号独家发布,并从未授权除百度以外的平台转载。

想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