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加油你们的高考应战书真的是青春

孩子们,加油!

今天早上起床,看到一条朋友圈,核心内容是“应战书”,高中毕业班的孩子们写的高考应战书。原来,为了激发学生们更大的学习热情,迎战即将到来的高考选拔,不同班级之间进行了“比、学、赶、帮、超”活动,还设置了非常有特色的挑战与应战环节。

看了朋友的小孩写的高考应战书之后,我觉得真的是青春无敌、激情无限、信心满满、文采诌诌,我也是兴致盎然、心潮澎湃。为了表示对孩子们的爱心,我对她的应战书稍稍作了修改。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孩子们的这篇高考应战书,为孩子们热情打call,祝愿孩子们高考成功!

高考宣誓大会

十二班高考应战书

江汉浮浮,王者荡荡。

匪安匪游,气如霸王。

力拔山兮,百步穿杨。

利刃出鞘,必亮锋芒。

惊鸿贯日,破空翱翔。

第一在吾,岂容尔狂。

十二必胜,莫若吾强。

尔等欲战,但来无妨!

加油干,赢高考

一、第1、2两句。文采斐然,气势宏大。霸气十足,有王者风范的群体形象跃然纸上。

开篇借用、化用《诗经》,一是展示了孩子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可见平时学习状态极佳,效果极好,让人觉得孩子们的未来无可限量。二是展示孩子们的信心和霸气,可以说是霸气侧露,英气逼人。非常符合高考之前应战、宣誓的气氛。三是表述上,点面结合,非常好地展示了孩子们的群体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有“面”,“王者荡荡”,也有“点”,“气如霸王”。

其中,“江汉浮浮”、“匪安匪游”出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大雅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讨伐淮夷。这是一首记叙召伯平淮夷,受周宣王赏赐的诗。前人评此诗“通篇极典则,极古雅,极生动”。

其中的“荡荡”,可有两个读音,对应着两种合理的解释。第一种读作dangdang,看作是取自《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意即高傲骄纵的上帝,他是万民的君王。用在这里,表示孩子们特有的那种骄傲和狂放,非常适合宣誓时的气氛。

第二种读作shangshang,意为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这里可理解为孩子们是一个青春无敌、奋发有为的群体,声势浩大。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千古名篇,为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其中有:“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另外,《诗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毛传:“汤汤,水盛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孔传:“汤汤,流貌。”

高考誓师大会

二、第3、4两句。类似电影里的特定镜头,描写孩子们的基础扎实、技术过硬、勇猛过人之处,强烈传达出孩子们“高考必胜,毫无悬念”的信念和信心。结构上过度自然、表达上文气贯通。

其中,“力拔山兮”出自项羽《垓下歌》,并选择其勇猛神武、惊神泣鬼的正面意义。《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却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魅力无穷。用在此处,也非常震撼人心。

其中,“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楚国人养由基(湖北襄阳人)善于射箭,能在一百步之外射中杨柳的叶子。

高考誓师大会

三、第5、6两句。类似电影里的镜头,但这时又把镜头拉远。你若仰望苍穹,她们翩若“惊鸿”。

如果说前面3、4句意在描写男孩子的形象,这里的“惊鸿贯日,破空翱翔”则有描写女孩子的意图,至少加入了一些性别意识。比喻体态轻盈、漂亮婉约的女子,我们有“翩若惊鸿”、“惊鸿照影”。曹植的《洛神赋》中描写洛神的美丽,写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即甄姬,甄宓(宓妃),在中国先秦神话中,她是黄河之神河伯的配偶,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洛神常为男性文人寄托情感的对象。

四、第7、8两句。此时把镜头接近,直抒胸臆,告诉对方,我是最厉害的,你想挑战,就来吧。应战宣誓书在酣畅淋漓的高潮中结束。

其中的“十二”,意为孩子们所在的班级编号“十二班”。

这真是一篇青春无敌、激情无限、信心满满、文采诌诌的高考应战书!这篇短短的应战书的背后,是孩子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读苦学啊!衷心祝愿孩子们高考成功!

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孩子们的应战书,体会那种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激情,必胜的信心!

十二班高考应战书

江汉浮浮,王者荡荡。

匪安匪游,气如霸王。

力拔山兮,百步穿杨。

利刃出鞘,必亮锋芒。

惊鸿贯日,破空翱翔。

第一在吾,岂容尔狂。

十二必胜,莫若吾强。

尔等欲战,但来无妨!

高考必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