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4日电(记者上官云)“《诗经》,我们可能背错了?”日前,随着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安大简”)一期研究成果公布,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原因在于,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二字,“安大简”作“要翟”,实际上是“腰嬥”。
不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指出,从已公布成果来看,只是发现了一些异文,具体仍需进一步严谨的学术研究,人们犯不上草木皆兵,觉得背错《诗经》。
《诗经》的辗转流传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诗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中华书局出版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它是由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论及《诗经》时,曾说“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实际上,《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劳动与爱情、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等各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在流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诗经》直到汉初才重新恢复起所谓齐、鲁、韩、毛“四家诗”。李山介绍,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实际上汉代传下来的“毛诗”。
“窈窕”原本是“要翟”?
由于《诗经》的重要地位,22日,与之有关的“安大简”一期研究成果公布后,很快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