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诗经第65首国风王风黍离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每天早起10分钟,可以读一篇《大学》、可以读一章《论语》、可以读一首《诗经》;每天晚睡半小时,可以读一篇《道德经》、读一篇《金刚经》、读一篇《中庸》...读经典最大的听众是自己,最大的受益者也是自己。您今天读经典了吗?

诵读经典、品悟圣贤、修身精进、广结善缘,欢迎加入“国学与诗词诵读欣赏”,开启国学诗词诵读的修身之旅,自助助人,自立立人,自觉觉他。诵读、感悟、分享;觉察、精进、成长...

收藏:千家诗合集

诗经赏析

《王风·黍离》

原文

主播:年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bǐ黍shǔ离lí离lí,彼bǐ稷jì之zhī苗miáo。行xíng迈mài靡mǐ靡mǐ,中zhōng心xīn摇yáo摇yáo。知zhī我wǒ者zhě,谓wèi我wǒ心xīn忧yōu;不bù知zhī我wǒ者zhě,谓wèi我wǒ何hé求qiú。悠yōu悠yōu苍cāng天tiān,此cǐ何hé人rén哉zāi?

彼bǐ黍shǔ离lí离lí,彼bǐ稷jì之zhī穗suì。行xíng迈mài靡mǐ靡mǐ,中zhōng心xīn如rú醉zuì。知zhī我wǒ者zhě,谓wèi我wǒ心xīn忧yōu;不bù知zhī我wǒ者zhě,谓wèi我wǒ何hé求qiú。悠yōu悠yōu苍cāng天tiān,此cǐ何hé人rén哉zāi?

彼bǐ黍shǔ离lí离lí,彼bǐ稷jì之zhī实shí。行xíng迈mài靡mǐ靡mǐ,中zhōng心xīn如rú噎yē。知zhī我wǒ者zhě,谓wèi我wǒ心xīn忧yōu;不bù知zhī我wǒ者zhě,谓wèi我wǒ何hé求qiú。悠yōu悠yōu苍cāng天tiān,此cǐ何hé人rén哉zāi?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参考注释

1.黍(shǔ):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离离:行列貌。

2.稷(jì):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3.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4.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5.悠悠:遥远的样子。

6.噎(yē):堵塞。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诗经赏析

参考鉴赏1:

周平王东迁洛阳之后,河南省的洛阳、孟县、巩县、温县一带,产生了许多民间歌谣,它们大都带有乱世苍凉哀怨的气氛,反映了当时战争频繁、人民无处为家的社会现实。在《诗经》中,这些歌谣集结起来,统称为《王风》。而这首《黍离》序于《王风》之首,历来备受推崇,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中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全诗三章,每章十句。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宗庙故都时,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楼阁、繁华昌盛。曾经的故地,皆变成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偶尔还会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忧伤痛楚尚能承受,最令人不堪的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接下来的两章,仅易数字,回环往复,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深化,情绪压抑的喘不过气来。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情感力度逐章加深,最终无法承受,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仰天怒号,叩问苍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整首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泪水涟涟地吟唱着兴亡之思:从曹植的《情诗》到向秀的《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带有《黍离》的影子,发人感慨,催人泪下。

参考鉴赏2: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文所提供的具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读者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往期回顾:

国风周南

国学经典诗经:第1首国风关雎

国学经典诗经:第2首国风葛覃

国学经典诗经:第3首国风卷耳

国学经典诗经:第4首国风樛木

国学经典诗经:第5首国风螽斯

国学经典诗经:第6首国风桃夭

国学经典诗经:第7首国风兔罝

国学经典诗经:第8首国风芣苢

国学经典诗经:第9首国风汉广

国学经典诗经:第10首国风汝坟

国学经典诗经:第11首国风麟之趾

国风召南

国学经典诗经:第12首国风鹊巢

国学经典诗经:第13首国风采蘩

国学经典诗经:第14首国风草虫

国学经典诗经:第15首国风采蘋

国学经典诗经:第16首国风甘棠

国学经典诗经:第17首国风行露

国学经典诗经:第18首国风羔羊

国学经典诗经:第19首国风殷其雷

国学经典诗经:第20首国风摽有梅

国学经典诗经:第21首国风小星

国学经典诗经:第22首国风江有汜

国学经典诗经:第23首国风野有死麕

国学经典诗经:第24首国风何彼襛矣

国学经典诗经:第25首国风驺虞

国风邶风

国学经典诗经:第26首:《国风?邶风?柏舟》

国学经典诗经:第27首:《国风?邶风?绿衣》

国学经典诗经:第28首:《国风?邶风?燕燕》

国学经典诗经:第29首:《国风?邶风?日月》

国学经典诗经:第30首:《国风?邶风?终风》

国学经典诗经:第31首:《国风?邶风?击鼓》

国学经典诗经:第32首:《国风?邶风?凯风》

国学经典诗经:第33首:《国风?邶风?雄雉》

国学经典诗经:第34首:《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国学经典诗经:第35首:《国风?邶风?谷风》

国学经典诗经:第36首:《国风?邶风?式微》

国学经典诗经:第37首:《国风?邶风?旄丘》

国学经典诗经:第38首:《国风?邶风?简兮》国学经典诗经:第39首:《国风?邶风?泉水》

国学经典诗经:第40首:《国风?邶风?北门》

国学经典诗经:第41首:《国风?邶风?北风》国学经典诗经:第42首:《国风?邶风?静女》

国学经典诗经:第43首:《国风?邶风?新台》

国学经典诗经:第44首:《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国风鄘风

国学经典诗经:第45首《国风?鄘风?柏舟》

国学经典诗经:第46首《国风?鄘风?墙有茨》

国学经典诗经:第47首《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国学经典诗经:第48首《国风?鄘风?桑中》

国学经典诗经:第49首《国风?鄘风?鹑之奔奔》

国学经典诗经:第50首《国风?鄘风?定之方中》

国学经典诗经:第51首《国风?鄘风?蝃蝀》

国学经典诗经:第52首《国风?鄘风·相鼠》

国学经典诗经:第53首《国风?鄘风?干旄》

国学经典诗经:第54首《国风?鄘风?载驰》

国风卫风

国学经典诗经:第55首《国风?卫风?淇奥》

国学经典诗经:第56首《国风?卫风?考槃》

国学经典诗经:第57首《国风?卫风?硕人》

国学经典诗经:第58首《国风?卫风?氓》

国学经典诗经:第59首《国风?卫风?竹竿》

国学经典诗经:第60首《国风?卫风?芄兰》

国学经典诗经:第61首《国风?卫风?河广》

国学经典诗经:第62首《国风?卫风?伯兮》

国学经典诗经:第63首《国风?卫风?有狐》

国学经典诗经:第64首《国风?卫风?木瓜》

配乐:梁德健-黍离

声音:年华:河北保定人。一个自幼喜爱文学和诵读的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小女子。一个热爱大自然纵情于山水间的充满豪情、侠肝义胆的大女子。还是一个愿意一生都游弋在朗诵的海洋里欲将文字赋予灵魂的痴人!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进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视频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主编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