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这首诗不能读,要唱出来才好听少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国风·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词句注释⑴采采:采而又采。芣(fú)苢(yǐ):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说即车前子,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⑵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⑶有:取得。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一打开这首词,整个人便不自觉变得欢愉起来。那是属于农村特有的场景,带着自然的芬芳。看到这首词相信无论谁或多或少都会有感触,感觉似曾相识。不是因为她们采的车前子而是她们采车前子的场景。犹记小时候恰是如今的十月家里便会收拾空地我们称“盘场”收拾各类豆子谷物,我们小孩子便去采各种野药材。天气算不上热,还可以说是带点冷,但因为那一份忙碌而变都格外温暖。带着对苍天的感激,怀着收获的欣喜。以前多战乱,且农业技术没有如今这般先进,所以农民生活匮乏。正如唐李绅《悯农》所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从春天耕种到秋天割收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然而除却天灾和赋税后,农民所剩只剩百分之几。农民多食不果腹,野菜便满足了农民对美味的追求,既可以填饱肚子又鲜嫩美味。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车前子也便长了出来。这便是突然而来却盼望已久的欣喜。它们都是上天对农民的恩赐,是自然的馈赠。红红的小果子一串串挂在灌木之上,诱人采摘,所以自然而然带动起了一种欢乐的气氛。当车前子一串串挂上枝头后,妇女们便结伴去川原上采摘。一边唱一边唱采呀采,以表达她们对自然的感恩。而农人穿的衣服也定不会是宽袖拖地的,而会是那种粗布带布巾的。把腰间的布巾往上一翻把一角塞进腰间便成了一个大兜,一手提住兜的一角防止车前子撒掉,一手便从根部把车前子顺着茎一把捋下来放进用布巾翻成的兜内。薄言采之,薄言有之,薄言掇之,薄言捋之,薄言袺之,薄言撷之,是全诗里的唯一变动。但也恰是这几个字绘出了全诗的主旨。六个动作写出了农民采摘车前子的熟练,却也飘着一丝丝讽刺与无奈。清代学者张郝懿解读芣苢说“野人亦煮啖之”。芣苢本为药材,有助怀孕,而他的话却也恰映射出了作为农民一定程度的心酸。当官的大鱼大肉而农民却因为上天所赐的一份野菜而欣喜感激,甚至因为长期采摘连动作都那么一致。采、有、掇、捋、袺、撷。从看到车前子到抓住它,从根部把它捋下来,一系列动作虽明媚却也夹杂无奈。车前子呀采呀采相当于如今的民歌,如青海我们在砌墙或抬东西时会唱,哼哈一二一,哼哈一二一,喝酒时会唱响应花儿如水红花令,牡丹令,行酒令,可以活跃气氛,减轻劳累度。也可防止枯燥。她们唱的这歌也无形中更增添了一份欢愉。一个个女子在明媚的阳光下,走在乡间陌上,伴着微风,采下一把把车前子。动作整齐而熟练,歌声嘹亮,响彻四面清风。或许此时恰好可算一次在劳累时间中的放松,也有一份对未来的期待,红红车前子,细细的情丝。记得新版还珠格格中,最后一个场景。乾隆乘车去云南看小燕子们。在到达一片茶田后看到一个个女子戴着头巾在采摘茶叶,而小燕子的孩子们在用黄梅调唱成语。恰如本首诗,明媚而温暖是世间少有的风景,浑然天成却赏心悦目。采采芣苢……重章叠唱中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恍如带人穿梭回了先秦到了春秋,空气之中犹有泥土的芬芳,而一个个妇女在劳作完田间活动后便乘夕阳未落采下一布巾芣苢,她们唱着采采芣苢也期待着明天。作者:汐芜,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