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读读诗经里的这首诗,一字一句

时光漫过年华,岁月舞过春秋,又是一年母亲节。“母亲”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称呼,而“母爱”也是这世间最伟大的爱,比海深,比山高,比天宽。千百年来,从春秋到汉唐,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多少文人墨客都曾歌颂过这世间最深沉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今天要讲的这首关于“母爱”的诗出自《诗经》,一字一句说出了多少子女的心声。众所周知,《诗经》分为三部分,“风雅颂”,“风”一般是各地的民歌,“邶风”就是指邶国的民歌。邶国大概位于今天的汤阴县附近,曾经是殷纣王之子武庚的封地。后世广为流传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便是出自邶风中的《击鼓》。而这首《凯风》也是其中的名篇。关于这首诗的背景,历来争议不休。《毛诗序》里将它当成赞美孝子的诗歌,母有过,儿自责,“不显其亲之恶”,是为孝也。而闻一多先生则认为此诗的主旨是“名为慰母,实为谏父”。前者过于牵强,后者倒也有几分道理,但我们现在一般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歌颂母亲的勤劳辛苦,二是责备自己和兄弟的不孝。诗歌前两章以“凯风”起兴,暖暖的和风从南方吹来,吹拂着枣树的嫩芽,嫩芽渐壮,母亲实在是辛苦;枣树渐渐长成,母亲是那样明理又善良,可惜我们却不能给母亲更多的回报。这里诗人以滋润万物的“凯风”象征母爱,以幼小的酸枣树比喻年幼的儿子。凯风吹拂着酸枣树茁壮成长,就像母亲细心抚养孩子。这里比较容易混淆的是“棘心”和“棘薪”,前者是指刚萌芽的小树心,而后者则是指长大后可以当柴烧的树木。在南风滋养下的酸枣树只有薪柴之用,没有更多的好处,所以诗人才会说“我无令人”。诗人一方面极言母亲养育孩子之辛苦,一方面又说自己和兄弟不成材,其中的自责之意是显而易见的。再来看后两章,诗人又以寒泉和黄鸟作比喻,进一步表现为人子的惭愧自责之心。寒泉自浚邑流出,清凉的泉水在夏日里又反过来哺育一方百姓,可是儿子兄弟七人,让母亲辛苦操劳,却不能为母分忧;黄鸟鸣于夏木,歌声婉转动听,令人称赏,可是儿子兄弟七人却没有一个能够安慰母亲的心。寒泉、黄鸟都是自然之物,有何情感可言?然而这不通情意的山水花鸟,尚能有意无意地回报自然,可是作为母亲的儿子,却不能为母分忧,令母欣慰,岂不是连寒泉、黄鸟都不如?诗人通过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愧疚之情。整首诗来看,诗人将“兴”和“比”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凯风、酸枣树、寒泉、黄鸟这几个意象,既是“兴”,也是“比”,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夏日风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诗人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后来“凯风”和“寒泉”几乎成了母爱的代名词,六朝以前为妇女所作的挽词、诔文中,都常以此来象征母爱。后世很多颂赞母亲的诗文中,都隐约可见这首诗的影子,例如古乐府《长歌行》,“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明显是脱胎于这首诗,足见此诗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匆匆流过的时光里,藏着多少烙进心灵的痕迹;渐行渐远的背影里,又有多少无法忘却的深情!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母亲节,为人子女都应该读读这首诗,向母亲致敬,愿母亲幸福安康。-END-作者:解忧诗词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0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