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锋作曲谱出蒹葭里的雍秦风雅

本报记者:张晓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优美的语言、唯美的画面,让古今不少音乐人为之谱曲、演奏,有古筝、古琴为主要乐器,也有大提琴与钢琴为主要乐器,人们都想把这首诗当中的意境用音乐表现出来。

29岁的甘肃灵台小伙子李志锋,他一边在凤翔著述秦文化书籍,一边潜心研究先秦文化。近日,他为《诗经》名篇《蒹葭》《无衣》,以及与《蒹葭》感情相近的《小戎》、描写凤翔高王寺秦三良冢的《黄鸟》等谱曲,并被迅速传唱开来,曲中的激昂粗豪、凄婉缠绵,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记者采访时,他说,在凤翔虽然只待了几年时间,但他内心对厚重的先秦时代和凤翔与秦有关的各种历史传说及遗址情有独钟。

秋日的凤翔田野,色彩斑斓。在孙家南头秦宫殿遗址旁,李志锋讲述了他为《诗经》名篇谱曲的心路历程。他说:“《蒹葭》这首歌曲创作的缘起是年10月24日,当时我们在凤翔雍城湖拍摄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宣传片《秦风万里遇见你》,女主角高娟身着秦服站在湖边,湖边随风飘动的蒹葭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那美丽的芦花在我心头挥之不去,那就是千年不变的秦风。拍摄完毕后,在返回的路上,我用手机录下了心里感触的旋律,《蒹葭》这首歌曲就是这样产生的。”

为了拍摄《秦风万里遇见你》,李志锋每天买五个烧饼、几瓶矿泉水,走遍了凤翔区与秦文化有关的雍城遗址、雍城湖、孙家南头宫殿遗址、玉燕山庄、雍州古镇、血池遗址等三十多个地方,选择适合的拍摄地点,刚好是去年秋天,他常常在水边看到成片美丽的芦苇,那首歌在他心里不断被修改完善。终于,他和一帮年轻人零片筹以实景还原的方法,用4K数字电影形式,结合在凤翔出土的精品文物,情景再现了“穆公赐酒、伯乐相马、秦晋之好、求贤若渴、五殺大夫、泛舟之役、韩原之战、吹箫引凤、乘龙快婿、始皇加冕、雍山祭祀、东坡初仕”12个历史场景,影片定名为《秦风万里遇见你》,遇见的是“浩浩秦风·万里激荡”,而《蒹葭》等曲子日渐成熟。

当记者问他身为甘肃灵台人,却因秦文化而为《诗经》名篇谱曲的初衷时,他说:“其实不论甘肃还是凤翔,古代都属于雍州。《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凤翔是雍秦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的先秦文化对我的熏陶是很大的,因为从我自身而言,作为甘肃非遗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传承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针灸甲乙经》也描述了大量的雍秦文化,这直接是我制作这首歌曲的动力。我自费好几万元制作这首歌曲,只是想把心里纯净的那份对雍秦文化的喜爱表达出来,也是在‘雍州古城·秦风万里遇见你’的心灵写照。”

李志锋是年10月24日开始为《蒹葭》谱曲的,年8月24日发行,创作历时11个月。歌曲创作在陕西凤翔,编曲在广东中山,录音在甘肃兰州,合成制作在北京。编曲由广东中山音乐制作人林岳崇制作,录音由甘肃兰州九歌传媒李成江监制,和声由甘肃金昌焦明编写,演唱由青年歌唱家张永君、王文婕担任。歌曲海报上的“蒹葭”二字是根据歌曲的主题含义,由甘肃灵台籍书法家老禾(原名:王大鹏)量身书写。

《蒹葭》谱曲的主要配器取材于秦文公时期“石鼓”中的“鼓”,秦穆公时期“吹箫引凤”的传说中的“箫”,以及年陕西宝鸡太公庙村发现的秦公编钟中的“编钟”为主要色彩乐器,并结合现代乐器制作而成。李志锋说,《诗经》是他心中“歌与诗”的金字塔尖,它闪着艺术和真情的光,让他特别心动。

来源:年9月2日(星期五)《宝鸡日报》(文化周刊)6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