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写了一首蒹葭,你喜欢

SEO百度优化求职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796.html

蒹葭,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蒹葭”的解释:“蒹,雚之未秀者。葭,苇之未秀者。”,“雚”指“荻子”,“苇”指芦苇。“未秀”就是刚生出来的样子。如果按照字面意思,那就是指刚生长不久的芦苇和荻子。

蒹葭虽然分指不同,可以涵盖芦苇属的植物大约有10种,然而在古代,蒹葭一般合用专指芦苇,即禾本科、芦苇属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

而说到《蒹葭》的诗,影响最大,流传最远,最广的是先秦时代《诗经秦风蒹葭》。没有想到吧,秦风中也有如此婉约的诗。《蒹葭》这首诗流传于秦地,也就是今天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渭水河边。

而天水也是杜甫当年躲避安史之乱到过的地方,也不知他是不是在渭水河边,看到秋日中茂盛的蒹葭,心中也有感慨,于是写出同名诗歌《蒹葭》

只是,他的蒹葭中没有在水一方的伊人。

《蒹葭》

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杜甫看到蒹葭,心里却是一片苍凉,他看到在强劲的阵阵秋风中,芦苇摇曳着,就像要被吹断了柔弱的身躯。他问秋风,你为什么老是吹个不停,芦苇都被你欺凌得直不起腰了,你还不停地吹。

在古诗中,秋风几乎都是无情的,残酷的,它让秋天充满更多的悲愁,你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

而杜甫深受屈原和宋玉的影响,因此,秋风在他心里是悲凉的,而秋风中的芦苇就像他的命运一样。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眼前的芦苇在秋天开花,雪白的芦花犹如飘雪,可是,这毕竟是暂时的,很快,芦花飘零,纷飞坠落,只剩下枯叶。芦花是美的,诗意的浪漫的,可是苇叶却在水里沉浮。

如此的命运依然凄惨啊。原本芦花如雪给诗歌增添的亮色,一下子随着水中的苇叶黯淡下去了。诗人看到芦苇,联想到自身的仕宦沉浮,不由得感慨良多。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芦苇虽然高大,但枝干细弱,而春天并非它开花季节,春风吹沐之时,万花绽放,可惜它由于自身柔弱,无法开出鲜艳的花朵,当然,也不能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