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一个作品,刀郎某短视频账号粉丝已经突破万大关。
一首《罗刹海市》引爆整个乐坛,也是早已破圈。沉寂已久的刀郎再度回归大众视野,虽然未见其人,只听新歌,可是依然还是王者。不在江湖,可是江湖却从未忘记。
当然除了《罗刹海市》,新专辑中的《花妖》《画皮》等歌也是热议纷纷,翻唱不断。
时至今日,一月有余,热潮依旧未曾退去。
如今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武汉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陈永发文解读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纵观全文,专业全面精准,可谓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
“这是一部艺术构思完整、艺术形象鲜明的组歌,有其个性和特色。”
“整体而言,《山歌寥哉》的创作,兼具传统与现代的两面。一面借鉴民间艺术,继承传统;一面适应现代文化语境,创制新作。”
开篇就是如此全面专业的高度评价,可见这张专辑在陈教授心中的地位不低。
然后他分别从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两大方面解读《山歌寥哉》。
1、
首先是继承方面。
“作品的题材内容,均源自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
毫无疑问就是《聊斋志异》。
即使未曾读过整本《聊斋志异》,但是或多或少也会看过相关影视作品。实际上,语文课本曾收录过《聊斋志异》中的一些篇章,诸如《狼》《山市》《促织》等。更不用说历史课本中关于蒲松龄以及《聊斋志异》的介绍了。
影视作品方面更是众多,诸如大众熟知的《画皮》《倩女幽魂》《婴宁》等电影,《聊斋》等电视剧。
可以说,《聊斋志异》还是极具国民度的,在影视界不亚于四大名著。
而如今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中的10首歌,每一首都依托了一个文化典故,而其中大部分也是广为流传和熟知的。
另外就是“大部分歌词与诗经里面‘风’,有相似之处,集中书写两个重要的主题:社会现实,唯美的爱情。”
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
我们都知道,《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而其中《风》也就是《国风》,收录的是民间诗歌,是《诗经》中的精华,“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总结起来就是“社会现实和唯美的爱情”。
而这也是《山歌寥哉》中的主要内容。整个表达有着对现实的关怀,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精神。
实际上,刀郎新专辑的种种做法,与蒲松龄创作的“聊斋俚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聊斋俚曲,也是一种地方民乐,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是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学体裁。
从形式上来说,两者都采用了民间的各种“时调”。
“聊斋俚曲”的曲牌采用了当时的各种“时调”,如耍孩儿、银纽丝、叠断桥等,乐风质朴,歌唱性强。
《山歌寥哉》采用了广西山歌调、靠山调、时调、闹五更调、没奈何调、栽秧号子、绣荷包调、河北吹歌、道情调、银纽丝调、说书调等。
从内容上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