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朗朗上口的诗句,相信大家都已熟知,那关于《诗经》的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呢?《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后来又成为重要的国学经典。《诗经》还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教材之一,它在结集成书以后,便成为各类教育的课本,使用的时段从春秋到清代的漫长岁月。《诗经》在开始阶段都是歌词,用以演唱,当时的歌咏往往采用对唱的方式。这样一来,就使得进行歌唱的人有一种心理期待,要得到对方的回应,对方也会为回应做好准备。这样一来,用以演唱的歌词就被称为诗,表示期待、准备之义。歌词通常都很精练,有节奏和韵律,所以,歌词这种文本也被称为诗。这样,诗就变成了一种文体的名称,而它所蕴涵的准备、等待的意义,通过字形得到了保存。诗,字形从寺;寺既表义又表音,其意义是等待、准备,这是“诗”字的最初内涵。《诗经》在先秦时期通常称为诗,或称为诗三百。至于后来称为《诗经》,和它被用作教材直接相关。《国语楚语上》记载,楚国的申叔时在谈到贵族子弟的教育时提到了多种课本,其中就包括《诗》:“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诗》是贵族子弟所用的课本,具体的讲授是“诵诗以辅相之”,通过咏诵作品而对贵族子弟进行熏陶,使他们健康成长。《左传》、《国语》也有大量春秋时期士大夫赋诗引诗的记载,这也有力证明,这些贵族成员受教育阶段,《诗》是他们的必修课。否则,他们不可能引诗赋诗如数家珍,对作品极其熟悉。《诗》是周代官学的重要教材,是贵族子弟受教育阶段必备的课本,从而确立了其权威地位,为它后来成为经典奠定了基础。把《诗》称为经,首见于《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这是假借孔子之口,把《诗》和其他五部书统称为六经。这里透露的信息表明,《诗》被称为经,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直接相关。孔子所开设的私学,把《诗》作为基本课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在成为宗师的同时,孔子及其传人所推崇的《诗》,自然也就成了经典,尊之以经。《礼记经解》是解经之作,其中所列的六经就包括《诗》,把它列为六教之一。《诗》而称为经,与孔子及其传人对它的弘扬、传授直接相关。战国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家都有自己的经典。《老子》是道家的经典,被称为《道德经》。《墨子》是墨家的经典,既有《经上》、《经下》,又有《经说上》、《经说下》。《诗》被尊为经,《老子》、《墨子》也被称为经。在这个历史阶段,《诗》的地位与其他学派的经典共存并立,还没有显得特别突出。进入汉代以后,传经《诗》者分为齐、鲁、韩、毛四家,这些经师原本在民间讲授《诗经》,属于私学,他们进人朝廷,特别是担任博士之后,使得《诗经》在朝廷传授成为专门的学问和职位。至汉武帝“罢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诗》遂由儒家一门之经跃为王朝之经,天下之经。《诗》被尊为经,极大地提高了它的地位,使得它在更大范围得到普及,无论官学还是私学,都把《诗》作为基本的教材。同时,对《诗经》的注释、解读也成为一门显学,并走上了经学化的道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