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高盛元amp骆玉明诗词的读法

年10月,高盛元老师的新作《诗的味道》问世。该书由果麦文化出品,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得戴建业、骆玉明、梁永安等多位学者推荐,目前豆瓣评分为8.5分。高盛元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解读与传播,既是青年作家,也是B站知名UP主,被誉为“梦想中的语文老师”。《诗的味道》是高盛元的第二部作品,与《昨夜星辰》类似,该书主体内容立足于高老师的B站诗词课讲义,深入浅出地对十位唐宋诗人的文学作品加以剖析,作者丰沛的情感与广博的学识在文字中彰显无遗。对古典诗歌初学者而言,《诗的味道》不失为陶冶诗情的上佳选择。12月16日,《诗的味道》新书分享会在钟书阁上海徐汇店举行。本次分享会邀请高盛元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就“诗词的读法”这一主题展开对谈。本文整理自两位嘉宾的对谈内容,经对谈双方及活动主办方审定发布。讲座现场(图片由钟书阁提供)选诗:凸显个人色彩浓烈的切面骆玉明:大家读这个书就知道有诗意的人是怎么样去写书的。谈诗最大的问题是有的人谈得头头是道,但是这个人身上没有诗的味道。没有诗的味道也能谈很多,比如谈格律、谈平仄、谈用典、谈诗歌的流派等等。他可以谈很多诗的知识,但是谈的都不是诗本身。这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高老师选的人物是有自己的想法的,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个人喜欢是第一条的。高盛元:在我们的认知里面,宋代词的地位要高一些,但如果大家去读宋代的诗,我觉得它的成就并不在词之下,只是因为很多很复杂的原因,我们宋诗读得比较少。市面上好像也没有比较好的宋诗的选本在卖,唯一卖得比较多的就是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大家可能就对宋诗比较陌生一些。按照我的理想,谈完了唐诗之后应该把宋代的诗和词一起谈,但是又考虑到大家的接受情况,所以选了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同时也是我比较喜欢的诗人,其实还是有蛮强的个人色彩的。比方说李白,我选了《少年行·其二》,这首诗我很喜欢。《少年行》不是李白自己独创的题目,它是一个乐府的常见题目。当然,任何一个作家一定是处在一个很大的文本网络上的,不可能完全没有前人的传统,没有借鉴任何东西。很多诗人在年轻时写过《少年行》,之后心态就变了,但是李白写的《少年行·其二》,就是他整个人生的写照。我希望用现代人生活的视角去给李白一个概括,用“少年感”三个字来形容他的诗歌。暑假的时候大家可能看过《长安三万里》,带火了一句诗,就是他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我觉得那个特别能体现李白身上的少年感。他到最后还是这样:只要人生的枷锁、困境从我身上解除了,我就还可以很潇洒、很轻松地挥挥手,再见。这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长安三万里》剧照回来看《少年行·其二》这首诗歌,是他年轻的时候写的,这种少年感一直贯穿到他的老年。“五陵年少金市东”,读过《琵琶行》的朋友都知道“五陵年少争缠头”,形容那些很纨绔的富家子弟,他们在到处游逛,无所事事,因为有钱嘛。“银鞍白马度春风”,我觉得这个意象特别漂亮,“银鞍白马”,很“李白”的一个意象。这四个字不一定是李白的独创,魏晋的时候很多人也会写到“白马”,也会写到“银鞍”,但是出现在李白笔下,它就特别“李白”,你觉得这就应该是属于他的句子。每一个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可能并不是他主动地去创造一些诗歌,而是很多的句子来找上他。他写《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你看这就是李白的感觉,就是一个少年的侠客,穿梭在春风当中。李白的诗歌里面充满了春天的感觉。每一个诗人有他从属的季节,李白可能就是春天的诗人,他永远充满希望。中国古代有一个传统,很多诗人看到落花就会不自觉地有一种悲伤。我记得最早听骆老师讲《诗经》里《萚兮》那首诗歌,其实从《诗经》的时候开始,就有落叶、落花的意象,它和生命陨落的悲哀是联系在一起的。到唐代,像杜甫写“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李煜写“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包括到曹雪芹的《红楼梦》里面,林黛玉写的一首很有名的诗叫《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这种传统当代也仍然在延续,比方说上海有一个很有名的小说家叫金宇澄,他写得非常棒的一部小说《繁花》,里面写到很多女性,到最后经过时代的风流云散,就像繁花一样陨落了。落花是跟悲哀联系在一起的,可是在李白的诗里面落花跟悲哀毫无关系。他说“落花踏尽游何处”,花开的时候,我来看花开的样子,花落了之后,我再换一个地方去——“笑入胡姬酒肆中”,去酒吧里面继续去开心。他的诗里面有一种欢乐,而这种欢乐感是一直延续下去的,没有很悲哀的情绪在。我选这首诗的原因就是它很能代表李白的个性,有一种“少年感”。在杜甫的篇幅里面,我凸显的就是另外的东西了,是他对于人世的一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