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美人,各有各的美法,或细细描摹,将美的细节一一展现,或若隐若现,淡笔绘出气质,更或者加之以神秘,冠以九天之尊,今天谈到的两首诗,是写美人的鼻祖,其中笔法,各有千秋。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出》分为三章,规格相似,本意是写思慕,但其中文字勾勒出的美人,比思慕更令人心驰神往。
画美先画景,天上一轮圆月,散发着皎洁明亮的光芒,月光像牛奶倾泻,落到人间,有一个美人,在其中缓缓行走,她姿态美好,容貌昳丽,远远地我望见了她,心生思慕,却不敢亵渎。
望月美人,后世的月亮带上的情意都由“月出”而生,它营造了一个浅淡的,半明半暗的意境,其中情思却仿若流泻的月光,浓到可以具象出来,“美人如花隔云端”,云端中却自有美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八字一刻,遗世独立已成。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写美人,以情入景,以景写人,让美人与意境共存,将美的意象写到极致,千古传颂。
诗人首先写景,这是暮秋之景,蒹葭苍乱,白露寒凉,是惨淡悲情,也是渴望难及,若是写在刺客列传,便是配得上荆轲的场面,写在蒹葭,则是以悲入景,首先奠定了失落惆怅的基调,暗示了故事的结局。
“在水一方”写美人,已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可望不可即是人生常态,道阻且长是固有的磨难,无人可以超脱于此,诗人将美人融于此间意境,美人便已不单单是美人,她是人间一切美好与可值得追求的具象,是自然是大爱是人生的目标是欢愉的终点。
《蒹葭》是中国文史上第一幅诗中水墨,颜色浅淡,情思悠长,后世常在期间填抹色彩,宋玉《九辩》写“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以此为基开悲秋诗的先河,曹植写《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将“在水一方”具象。
美人美景,千古描摹,是《蒹葭》高居诗歌顶峰千年的原因。
本文由一古文点小原创,每天分享一篇古文,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