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为诗,或称“诗三百”,共有首。它产生的年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历时五百多年。
图源网络《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那么古人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呢?
有三类有力的说法:
(一)按诗的作用分
(二)按作者的身份和诗的内容分
(三)按音乐分
接下来按照这三种分类进行阐释:
首先,按诗作用分。
在《毛诗大序》中,《风》是上层统治者用来教化百姓的,而百姓用《风》对统治者进行批判。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主张用文雅的言辞,委婉的方式劝谏,言者无罪。
而《雅》是歌颂王道政治趋于正道的诗歌。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颂》是赞美天子的盛德并加以表现,把消息报给神灵。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其次,按作者的身份及诗的内容分
朱熹在《诗集传风序》中说
风者民族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是以感人。
朱熹就认定《风》就是民族歌谣之诗。
而关于《雅》,朱熹在《诗集传小雅序》中提到: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他认为《雅》是正乐之歌。而周王朝把首都范围内的乐歌都尊称为正乐。
朱熹在《诗集传颂序》中提到
颂者,宗庙之歌也。
也就是说,天子诸侯在祭祀时候用的诗是《颂》。
最后一种,也是大家更加认可的一种:按音乐分
郑樵在《六经奥论》中提到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也就是说,古人他们所说的“风”就是根据声调而言的。《郑风》也就是郑国的曲调,齐国的曲调也就是《齐风》,都是用地方乐调歌唱的诗歌。就像我们现在各个地方的昆曲,申曲等等。
而雅是秦地的乐调。西周的都城在今陕西省西安西南,这个地方的音调就被称为中原正音。
图源网络雅在《说文解字》中作鸦,鸦与乌同声,乌乌是秦调的特殊声音。所以周首都的乐调为雅。
雅有大雅,小雅之分。在小雅中,有些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类似于风。也就是说,雅和风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而颂多数无韵,需要配合舞步,所以声音缓慢,大多不分章。
在《诗经》当中风、雅、颂常常和《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连在一起称为“诗的六义”。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
本文参考《毛诗大序》朱熹《诗集传》郑樵《六经奥论》程俊英《诗经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