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之地的南阳盆地,和河南的绝大多数地区一样,虽然拥有着厚重的历史人文,但留下来的古建遗址却很稀少。
南阳武侯祠
几千年文明传承下来,刀光剑影,鼓角争鸣,南阳的大地上,毁于战火和流年的事件实在是太多。
或许也只有南阳的山水风光,依然还能保持原来的风貌,令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感怀吟唱。因此,不朽的还有为南阳吟诵的千古名篇佳作。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收录了一篇著名的诗歌。这首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因为它是《诗经》中的第一篇,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可能从小能背诵的诗篇。
它就是《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后人的注释中,这首名诗,或许就是流传于河南南阳一带的民歌。
如果说诗经《关雎》篇的创作地址,还有猜测的成分,那在此之后的一千年间,诞生的《国殇》,则有大量史料证明,与南阳有关。
《九歌·国殇》是屈原的传世名篇。当年屈原流放在汉水之北,登临岵山,凭吊丹阳鏖战的战场时,悲愤哀叹于战死沙场的8万楚兵,写下了《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丹阳之战发生地,大概就在今南阳淅川、西峡一带。现在的西峡县还有回车镇、屈原岗、屈原祠等关于屈原的地名和古建筑。
其中,“三闾大夫扣马谏怀王”的历史故事,在南阳西峡家喻户晓,世代流传。据说当年楚怀王听信谗言,出兵伐秦道经过一山岗,屈原在此力谏楚怀王不要孤军伐秦。
但楚怀王不听忠谏,结果损兵折将,连他自己也被俘虏。后人为纪念屈原,就把屈原拦车劝阻楚怀王的山岗,命名为“屈原岗”。
多年后,南阳人张衡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以饱满的政治激情和诗一般的美好语言,洋洋洒洒两千多字,挥笔写下了歌颂南阳的传世名篇《南都赋》:
於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夫南阳者,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
再过多年,唐朝诗人李白曾5次到访南阳,留下诗歌十三首,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送友人》《南都行》《游南阳白水蹬石激作》《游南阳清泠泉》《南阳送客》《忆崔宗之游南阳感旧》等: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南都行》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
据不完全统计,南阳自西周初期到清代末年,歌咏南阳的诗赋传下来的就多达多首(篇)。
充满人文精神的南阳山水风光,必将挖掘出更多我们耳熟人详的中国文化特色。如果你有更知名的有关南阳文化特质的地方,欢迎底下留言评论,感谢收看!